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习闲成懒懒成痴,
六用都藏缩似龟。
雪已许多犹不饮,
梅今如此尚无诗。
闲看猫暖眠毡褥,
静听犹寒叫竹篱。
寂寞无人同此意,
时时惟有睡魔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因闲暇而变得懒惰,懒惰又使人变得痴迷的状态。虽然外面下了很多雪,但我却不再喝酒;梅花开了,却仍然没有写诗的心情。我悠闲地看着猫在温暖的毡褥上睡觉,静静地听着寒冷中竹篱外的叫声。此时此刻,感到寂寞,没人能理解我的这种情绪,只有睡魔时常知晓我的心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懒懒成痴:懒散得让人觉得痴迷,形容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 六用:指六种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用、乐)。
- 缩似龟:收缩得像乌龟一样,形容人懒惰不愿活动。
- 犹不饮:仍然不想喝酒,表明对平常乐趣的冷漠。
- 无诗:没有写诗的兴趣或情绪。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传统诗词中对梅花、雪景的描写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诗人,诗风多表现田园生活,情感细腻,常用自然景物来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习闲》创作于一个闲适的时光,表达作者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反映出一种对闲暇生活的珍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习闲》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闲适状态,表达了对懒散生活的自嘲和对孤独感的深刻体悟。开篇“习闲成懒懒成痴”,直接点明了主题:过度的闲暇导致了懒惰、痴迷的境地。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变化和对生活的反思。雪花纷飞,梅花开放,然而诗人却对这些美好事物感到无动于衷,显示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将目光转向猫的悠闲和竹篱的寒声,这些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氛围,但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寂寞无人同此意,时时惟有睡魔知”,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表明了即使身边有美好,也无法分享的无奈。
整首诗风格简练而意蕴深远,诗人以闲适为背景,融入了对自身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南宋知识分子在生活与精神之间的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习闲成懒懒成痴:闲暇久了变得懒惰,又因为懒惰而显得痴呆。
- 六用都藏缩似龟: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仿佛都收缩起来,形象地描绘了懒惰的状态。
- 雪已许多犹不饮:虽然外面有许多雪,但我仍然不愿意和往常一样饮酒。
- 梅今如此尚无诗:梅花如此绽放,我却没有写诗的情趣。
- 闲看猫暖眠毡褥:悠闲地看着猫在温暖的毡褥上酣睡。
- 静听犹寒叫竹篱:静静地听着寒冷中竹篱外传来的叫声。
- 寂寞无人同此意:感到寂寞,没有人能理解我的感受。
- 时时惟有睡魔知:只有睡魔能够时刻知晓我的内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懒惰比作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状态。
- 拟人:睡魔被赋予了知晓诗人内心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闲看猫暖”和“静听犹寒”,对照鲜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闲暇生活的自省,表现了诗人在享受闲适的同时,内心却感到空虚与孤独,反映出宋代知识分子在生活与精神世界中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猫:象征悠闲与宁静,表现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 雪:代表寒冷与孤寂,映衬诗人的内心感受。
- 梅: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希望,但在此处却与诗人冷漠的态度形成对比。
- 竹篱:体现自然环境的清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六用”是指什么? A. 爱情、友情
B. 衣、食、住、行、用、乐
C. 学习、工作、休息 -
诗人对雪的态度是: A. 热爱
B. 冷漠
C. 期待 -
“寂寞无人同此意”的意思是: A. 有人理解我
B. 没人理解我
C. 有很多朋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孤独和思乡情绪。
- 《题李白庐山谣》王维:描绘自然的同时寄托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习闲》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景物,但范成大更强调内心的懒散与孤独,而王维则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