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六首》

时间: 2025-01-01 10:40:33

自将吴津骑,谁婴泰一锋。

旄头连夜落,京观隔江封。

舞武三成备,书文九译重。

修攘遗策在,嗣圣续车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将吴津骑,谁婴泰一锋。
旄头连夜落,京观隔江封。
舞武三成备,书文九译重。
修攘遗策在,嗣圣续车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骑着马从吴津出发,谁能抵挡住这锋利的一剑。旄头的旗帜在夜间降落,京观的景象被江水阻隔。舞武的准备已经充分,书文的翻译也非常重要。修复和加强遗留下来的策略,继承圣明的治国之道,继续进攻敌人。

注释

  • 吴津:指的是江苏省的吴江,古代的一个重要水陆交通枢纽。
  • 泰一锋:指的是锋利的武器,象征着力量和威严。
  • 旄头:指的是军旗的顶端,通常挂有旌旗。
  • 京观:指的是京城的观望台,象征着朝廷。
  • 舞武:意指军事准备和演练。
  • 书文九译:指的是对文书的多种翻译和解读。
  • 修攘:即修复和加强的意思。
  • 遗策:指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策略和政策。
  • 嗣圣:指的是继承圣明的政治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梅溪,江苏常熟人,宋代著名的诗人、画家、政治家。他的诗作主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范成大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的威胁和内部的动荡。诗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军事准备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军事动员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开头两句通过描绘骑兵出征的场面,展现了勇敢和决心。接下来的“旄头连夜落”,不仅描绘了军旗降落的场景,也暗示了战斗的紧迫和严峻。诗人提到的“舞武三成备”,则彰显了对军事力量的重视,显示出在国家危亡之际,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而“书文九译重”则强调了文化和策略的重要性,表明在军事行动之外,文治也不容忽视。最后两句以“修攘遗策在,嗣圣续车攻”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传承和发扬光大治国理政之道的期待与信心。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有力,意象鲜明,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范成大作为诗人的才华和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将吴津骑:我骑马从吴津出发,暗示出征的决心。
  2. 谁婴泰一锋:谁能抵挡我这锋利的武器,表现勇气与力量。
  3. 旄头连夜落:军旗在夜间降落,象征着战斗的紧张和压迫感。
  4. 京观隔江封:朝廷的观望被江水隔开,显示出距离和不易。
  5. 舞武三成备:军队的舞武准备充分,突显出军事训练的重要性。
  6. 书文九译重:文书翻译的重要性,强调文治在战争中的作用。
  7. 修攘遗策在:修复和加强历史上的策略,表现出继承与发扬的愿望。
  8. 嗣圣续车攻:继承圣明的治国理念,继续进行军事进攻,显示出对未来的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用“泰一锋”比喻兵器的锋利,传达出勇猛和决心。
  • 对仗:如“舞武三成备,书文九译重”,形成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修攘遗策在,嗣圣续车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与关注,同时强调了军事和文化两方面的准备和重要性,体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津:象征着出征与勇气。
  • 旄头:代表军队的力量与威严。
  • 京观:象征朝政与权力。
  • 舞武:展现军事准备与战斗的紧迫性。
  • 书文:象征文化与策略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词汇表示军旗的顶端? A. 吴津
    B. 旄头
    C. 京观
    D. 舞武

  2. “书文九译重”强调了什么? A. 文治的重要性
    B. 军事训练
    C. 物资准备
    D. 战斗精神

  3. “嗣圣续车攻”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悲观
    B. 对国家的忧虑
    C. 对继承治国理政的期望
    D. 对军事力量的无畏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兵车行》

诗词对比

范成大与李白的诗风对比:

  • 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情壮志,气势磅礴;而范成大的诗则更注重现实与责任,表达对国家与人民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