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曾在曲栏干,瞥见纱裙傍。
花影濛松细步回,月底帘钩上。
重到曲栏干,记起人模样。
万劫千生再见难,小影心头葬。
白话文翻译
曾经在那曲折的栏杆旁,我瞥见了纱裙飘动的身影。
在花影摇曳中,她轻巧地走过,月光下的帘子轻轻挂着。
再次来到曲栏旁,我想起那人的模样。
即使经过万劫千生再相见,也难以再见,那个小小的影子已在我心中埋葬。
注释
字词注释:
- 曲栏干:曲折的栏杆,指环境的美丽景致。
- 纱裙:轻盈的裙子,象征柔美的女子。
- 花影:花的影子,增强了诗的意境。
- 帘钩:窗帘的钩子,描绘出夜晚的情景。
- 万劫千生:形容时间的漫长,表示难以再见。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未涉及特别的典故,但整体情感表达常见于古代诗词中,对于爱情的悔恨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号洵斋,湖南岳阳人,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他是清代的洋务派人物,主张变法自强,反对封建专制,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进步。
创作背景: 《卜算子》创作于龚自珍的青年时期,正值其对人生与爱情探索的阶段。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惋惜。
诗歌鉴赏
《卜算子》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表达了对爱慕之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奈。开篇提到“曲栏干”和“纱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美丽的女子,给人一种轻盈而飘渺的感觉。此种意象不仅勾勒出女子的美丽,更象征着那段逝去的爱情。
“花影濛松细步回”,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物结合,展现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情境。月光与花影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浪漫的氛围,正符合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而后面的“万劫千生再见难”,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失去后的无奈与绝望。即使时间流逝,重逢的希望渺茫,心底的那份情感却依旧深埋,无法抹去。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事物的无尽眷恋,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在曲栏干:回忆过去的场景,曲栏干暗含美好回忆的地方。
- 瞥见纱裙傍:偶然看到心中人,纱裙象征轻盈与柔美。
- 花影濛松细步回:花影摇曳,她的轻迈步伐如同梦幻。
- 月底帘钩上:月光下的帘子,描绘出宁静的夜晚,增添情感的深邃。
- 重到曲栏干:回到曾经的地方,意象的循环。
- 记起人模样:对往事的回忆强烈,心中人清晰可见。
- 万劫千生再见难: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与无奈。
- 小影心头葬:那份情感已然埋藏在心底,无法释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影”象征着美好与追忆。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添诗意。
- 对仗:整体结构对称,增强了诗词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失去与怀念的主题,表现出对过往爱情的深切怀念与难以再见的无奈,充满了淡淡的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曲栏干:象征着记忆与往事的栖息地。
- 纱裙:代表着美好与轻盈,寄托着对美丽的向往。
- 花影:象征着爱情的脆弱与短暂。
- 月光:代表着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曲栏干”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建筑
- C. 一种景物
- D. 一种乐曲
-
诗中提到“万劫千生再见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希望重逢
- B. 无奈与绝望
- C. 轻松愉快
- D. 对未来的期待
-
“花影濛松细步回”中“细步”指的是什么?
- A. 轻盈的步伐
- B. 快速的步伐
- C. 迟缓的步伐
- D. 随意的步伐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龚自珍的《卜算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与感慨。两者都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但龚自珍的诗词更为沉重,李清照则多了几分柔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龚自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