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撰挽诗》

时间: 2025-01-04 09:18:21

早辞天子诏,晚挂大夫车。

文雅三朝旧,风流二祖余。

眼前甲乙石,胸次丙丁书。

自古谁无死,前休得似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辞天子诏,晚挂大夫车。
文雅三朝旧,风流二祖余。
眼前甲乙石,胸次丙丁书。
自古谁无死,前休得似渠。

白话文翻译

早晨我告辞于皇帝的诏令,晚上却挂上了大夫的车辕。
文雅的风度是三朝的遗留,风流的气度是二祖的余荫。
眼前的甲乙石,胸中怀有丙丁书。
自古以来,谁能逃避死亡,不要再像他那样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早辞:早早告别。
  • 天子诏:皇帝的诏书。
  • 大夫车:指高官的车,象征地位。
  • 文雅:文采风雅。
  • 三朝:指三个朝代,暗指历史悠久。
  • 二祖:指汉朝的刘邦和刘盈,暗指风流人物。
  • 甲乙石:甲和乙是古代的顺序代号,可能指代某种事物。
  • 丙丁书:丙和丁也是代号,可能指代古籍或书信。
  • 自古谁无死:自古以来,人人都有死去的一天。
  • 前休得似渠:前面不应该像他那样(指贪生怕死)。

典故解析:

  • 此诗提及的“三朝”、“二祖”都是历史典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宗道,号宁斋,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展示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认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杨修撰挽诗》是为杨修所作,杨修是汉末著名的文人和政治家,以聪明才智和风流倜傥著称。他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诗作旨在表达对他的悼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深刻而直白,表现了对杨修的惋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篇“早辞天子诏,晚挂大夫车”对比鲜明,前后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意在揭示杨修一生的起伏与无奈。文中提到的“三朝”和“二祖”,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化修养,也借此将杨修与历史上的风流人物相提并论,彰显了其独特的风采。

“眼前甲乙石,胸次丙丁书”则通过对比日常物品与内心书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体现出一种对于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追求。最后“自古谁无死,前休得似渠”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面对死亡,人人都无法逃避,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既有对逝者的怀念,也引发对生命的深思,是一首很有哲理性的挽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早辞天子诏,晚挂大夫车。:诗人用早晚的对比,表现了杨修从高官到失势的变化,突显人生的无常。
  • 文雅三朝旧,风流二祖余。:将杨修的文雅风度与历史上著名人物相提并论,表达对其才华的认可和对历史的敬仰。
  • 眼前甲乙石,胸次丙丁书。:通过日常物品与内心书卷的对比,传达出对文化和精神的追求。
  • 自古谁无死,前休得似渠。:总结全文,强调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事实,反思对生命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运用“早辞”和“晚挂”的对比展示了人生的变化。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增强诗的文化深度。
  • 比喻:将日常石头与书籍比作物质与精神的对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杨修的悼念,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死亡的不可避免,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逝去风华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子诏:象征权力与荣耀。
  • 大夫车:象征地位与社会身份。
  • 甲乙石:象征日常生活的琐碎。
  • 丙丁书:象征内心的修养与文化积累。

这些意象不仅富有文化内涵,也通过对比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修撰挽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魏了翁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三朝”指的是?

    • A. 三个朝代
    • B. 三个国家
    • C. 三个帝王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死亡与无常
    • C. 爱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杨修撰挽诗》与杜甫的《登高》都涉及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无常感慨,但魏了翁的作品更侧重于对个体的缅怀,而杜甫则是对普遍人性的探讨,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