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岳醵饮西峰寺分韵成诗十四首见寄》

时间: 2025-01-06 08:26:34

正觉留题久岑寂,此后此意谁知得。

老僧揖入廊东头,摩挲石刻令人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觉留题久岑寂,此后此意谁知得。老僧揖入廊东头,摩挲石刻令人忆。

白话文翻译:

正觉寺留有题词,但这里的寂静已经很久了,之后还有谁能理解这种情感呢?老僧在廊子的东头作揖迎接,轻轻抚摸着石刻,让人倍感怀念。

注释:

  • 正觉:指的是正觉寺,可能是一个禅宗寺庙,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留题:即在寺庙留题,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诗句。
  • 岑寂:形容环境的安静、冷清。
  • 老僧:指寺中的老和尚,代表着智慧和宁静。
  • 廊东头:指的是寺庙的东侧走廊。
  • 摩挲:轻轻抚摸的动作,带有怀念的情感。
  • 石刻:寺庙中常见的石刻,可能是古老的碑文或雕刻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人生、佛教思想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陈著在正觉寺的游览之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寺庙宁静氛围的向往和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短小精悍的四句,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寺庙画面。开头两句以“正觉留题久岑寂”开篇,营造出一种时间的沉淀感,表明这座寺庙已经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接下来的“此后此意谁知得”,则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奈,似乎在感叹即使是曾经的感受,如今也无人能懂。最后两句转向描写老僧的动作,既展现出一种和谐的静谧氛围,也暗示了老僧对于过去的追忆与珍视。

整首诗在意象上体现了佛教文化的特质,通过对静谧环境的描绘,折射出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思考。诗中所传达的情感深沉且细腻,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现世的思索,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限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正觉留题久岑寂:描绘了正觉寺的宁静,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
  2. 此后此意谁知得:表达了孤独感,抒发对往事的惆怅。
  3. 老僧揖入廊东头:展现老僧的从容与宁静,增添了人文气息。
  4. 摩挲石刻令人忆:通过触摸石刻引发的回忆,增强了诗的怀旧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留题”与“岑寂”,“谁知”与“得”形成对仗。
  • 比喻:将石刻比作记忆的载体,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拟人:老僧的动作赋予了石刻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时间、记忆与孤独展开,反映了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世的感悟,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正觉:象征着宁静与智慧。
  • 老僧: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修行与智慧。
  • 石刻:代表着历史的记录与对往事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正觉”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一座山
    • B. 一座寺庙
    • C. 一条河流
    • D. 一座城市
  2. “老僧揖入廊东头”中“揖”的意思是什么?

    • A. 拜见
    • B. 行礼
    • C. 走向
    • D. 询问
  3. 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悲伤与怀念
    • C. 愤怒
    • D. 无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著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但陈著更强调历史与记忆的沉淀,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自然之美与人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