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槐林院二首
作者: 邓犀如 〔宋代〕
野色寒如许,山容瘦不禁。
因闲携竹杖,乘兴宿槐林。
衲子蒙头坐,骚人拥鼻吟。
南柯休入梦,轩冕本无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寒冷的野外景色,山的轮廓显得瘦弱不堪。我随意携带着竹杖,兴致勃勃地在槐林下过夜。僧人们蒙着头静坐,文人们则聚精会神地吟唱。梦中的南柯之梦就不必再追求了,身居高位的权贵本就没有心思。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如许:如此寒冷。
- 山容瘦不禁:山的形状显得瘦弱,似乎无法承受。
- 因闲携竹杖:因为闲适,所以带上了竹杖。
- 乘兴宿槐林:兴致勃勃地在槐树林中过夜。
- 衲子:指僧人。
- 骚人:指文人、诗人。
- 南柯:南柯一梦,指虚幻的梦境。
- 轩冕:指高官显贵。
典故解析
“南柯一梦”出自《庄子》,意指人生如梦,强调生活的虚幻与无常。诗中提到它,反映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犀如,宋代诗人,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象,常以闲适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创作。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一个闲适的夏天,诗人走入自然,感受山水之美,表达对世俗名利的淡薄之情。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僧人共处槐林的悠闲情景。开篇通过“野色寒如许”展现了寒冷的自然环境,紧接着“山容瘦不禁”则通过山的瘦弱形象传达了诗人对环境的感受,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和脆弱。接着,诗人提到“因闲携竹杖,乘兴宿槐林”,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携竹杖象征着诗人随意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洒脱。
“衲子蒙头坐,骚人拥鼻吟”,这两句中,僧人的沉静和文人的吟唱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角色在自然中的和谐共存,也暗示着诗人对这两种生活方式的思考。最后,诗人提到“南柯休入梦,轩冕本无心”,以梦喻人生,表达了对权贵生活的无所谓,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浑然天成,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淡薄,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闲适、恬淡生活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色寒如许:描绘寒冷的野外,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山容瘦不禁:山的线条显得瘦弱,表达出自然的苍凉。
- 因闲携竹杖:闲适的心境促使诗人携带竹杖,表现出随意与自然亲近的态度。
- 乘兴宿槐林:在槐树林中停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 衲子蒙头坐:僧人安静地坐着,形成一种宁静的画面。
- 骚人拥鼻吟:文人吟诵,显示出文化氛围的浓厚。
- 南柯休入梦:劝诫自己不要沉迷于虚幻的梦境。
- 轩冕本无心:对于权势地位没有追求,表达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以“南柯一梦”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如“衲子蒙头坐,骚人拥鼻吟”,展现出生活的多样性与对比。
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淡薄,传达出一种高洁的生活理想,体现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槐林:象征着宁静与自然,提供了诗人安宁的栖息之地。
- 寒色:代表孤独与清冷,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
- 竹杖:象征着闲适与自由,暗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邓犀如
C. 杜甫
D. 王维 -
“南柯休入梦”中的“南柯”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梦境
C. 一种饮品
D. 一种地方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权利的追求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利的淡薄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山中问答》中,同样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和谐。王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哲思,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而邓犀如则更加强调对世俗名利的超然,展现出一种更为洒脱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古诗词精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