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杂诗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6:43: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扬州杂诗 其二
廿四桥边迹已尘,
几家园馆互争新。
林峦出没难为画,
山水零星亦可人。
地夹江淮据形势,
土兼南北见精神。
雨丝风片娇无那,
谁起王郎赋冶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的美丽景色和历史遗迹。二十四桥旁边的痕迹已经被尘土覆盖,多少家园林互相争妍斗丽,令人目不暇接。山林的起伏变化难以用画笔描绘,零散的山水景致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的地势夹在江淮之间,彰显出独特的风貌,南北文化交融,展现出地方的精神气质。细雨和春风轻柔如丝,无法形容其娇美,想必是王郎的才情在这春日里再度吟咏。
注释:
- 廿四桥:扬州的著名景点,指的是二十四座桥,象征着扬州的优美景色。
- 园馆:指园林和馆舍,反映了扬州的繁华和文人雅士的生活。
- 林峦:指山林的起伏,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
- 江淮:指长江和淮河,代表了地域的地理特征。
- 王郎:指王维,唐代诗人,以其诗作描绘春景而著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师范,清代诗人,生于扬州,擅长诗词,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背景为扬州繁华的市井文化及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诗歌鉴赏:
《扬州杂诗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扬州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诗的开头提到“廿四桥边迹已尘”,这一句不仅引入了场景,同时也隐含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二十四桥作为扬州的标志,象征着文化的深厚。接着“几家园馆互争新”,则表现出扬州的繁华与生机,园林之间的竞争更显得生动有趣。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通过“林峦出没难为画”的句子,突出了自然之美的复杂性与难以捕捉之处,展现出深邃的艺术审美。
诗中“地夹江淮据形势”,描绘了扬州的地理位置,展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与精神的体现。最后两句“雨丝风片娇无那,谁起王郎赋冶春”,将自然景色与文学才能结合,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王维的追思,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在意境上流畅而富有层次感,通过对景的描绘引发对情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美的独特领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廿四桥边迹已尘:描绘了二十四桥的景象,历史的痕迹已被尘埃覆盖。
- 几家园馆互争新:几处园林相互争艳,展现出繁华的景象。
- 林峦出没难为画:山林的起伏变化,难以完全用画来表现。
- 山水零星亦可人:零散的山水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 地夹江淮据形势:地理位置夹在江淮之间,显示出独特的地势。
- 土兼南北见精神:土壤和文化交融,彰显地方的精神风貌。
- 雨丝风片娇无那:细雨和春风轻柔如丝,难以形容其娇美。
- 谁起王郎赋冶春:引出王维的才情,暗示春日的诗意和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使得结构严谨,如“地夹江淮”和“土兼南北”。
- 比喻:用自然景色比喻人文精神,使得意象更加丰富。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扬州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廿四桥: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园馆:代表着繁华的市井文化。
- 林峦: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美。
- 江淮:地理的交融,文化的碰撞。
- 雨丝风片:象征春天的柔美与生机。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扬州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廿四桥”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景点?
A. 北京
B. 扬州
C. 西安 -
诗中提到的“王郎”是指哪位诗人?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园馆”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然风光
B. 繁华与生机
C. 个人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和自然景色。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对春天的描绘与对故乡的情感相似。
诗词对比:
- 《扬州慢》(姜夔):同样涉及扬州的美景,但更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感慨。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春天和江水的美丽,与《扬州杂诗》在意境上有相通之处,但形式和风格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以上资料对于深入理解清代诗词及其背景、风格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