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雨
作者: 荣光河 〔清代〕
近来清况只僧知,棋局诗筒事事迟。
南国听莺游子梦,西窗剪烛故人思。
胭脂乍滴芙蓉靥,碧玉常低翡翠枝。
怪底沈郎腰瘦尽,不堪春恨雨如丝。
白话文翻译:
最近的清晨情景,只有僧人知道,棋局和诗歌的事情都渐渐拖延。
在南国的春天里听到黄莺的鸣叫,游子们在梦中思念故乡;
西窗下,烛光摇曳,思念故人的情绪愈发浓厚。
胭脂似乎不经意间滴在了芙蓉的脸颊,碧玉般的柳枝低垂在春风中。
怪只怪沈郎你怎么瘦得如此厉害,真让人无法忍受这春天的恨意和细雨。
注释:
- 清况:清晨的状况。
- 棋局诗筒:指棋局和诗歌的创作,暗示文人生活的单调与迟缓。
- 南国:指的是南方,尤其是温暖的地方,象征春天的生机。
- 游子梦:游子在异乡思念故乡的梦境。
- 剪烛:指在夜晚剪短蜡烛,象征着思念的长夜。
- 胭脂:红色的妆容,形容女子的美丽。
- 芙蓉靥:芙蓉花的脸颊,形容女子的娇美。
- 碧玉:指碧玉般的美丽,形容柳枝的娇嫩。
- 沈郎:指诗人或朋友,表达对其体态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荣光河,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于史籍,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语言典雅,情感细腻而受到后世的喜爱。
创作背景:
《春雨》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春雨的细腻与春天的情感,反映了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雨》是一首描绘春天情景的抒情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春天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诗人用“近来清况只僧知”引入,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沉静的氛围,似乎与外界的繁华格格不入。接着,诗人通过“南国听莺游子梦,西窗剪烛故人思”描绘了春天的温馨和思乡的情感,游子的梦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
后两句则转向对美的描绘,使用“胭脂乍滴芙蓉靥”与“碧玉常低翡翠枝”展示了春天的娇美和柔情。而结尾的“怪底沈郎腰瘦尽,不堪春恨雨如丝”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沈郎的关心,也折射出自己对春雨的无奈与惆怅。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们内心的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近来清况只僧知:隐喻诗人内心的孤寂,只有僧人能理解这种清晨的宁静。
- 棋局诗筒事事迟:表现出生活的无趣与单调,文人活动的缓慢。
- 南国听莺游子梦:描绘了南国的春天,黄莺的鸣叫唤醒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 西窗剪烛故人思:烛光下的思念,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 胭脂乍滴芙蓉靥: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娇羞。
- 碧玉常低翡翠枝:借用自然景物传达春天的柔美。
- 怪底沈郎腰瘦尽:表达对沈郎的关心,暗示他因春恨而瘦弱。
- 不堪春恨雨如丝:春天的细雨更显得忧伤,无法承受春天的苦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自然界的美丽花卉,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 对仗:如“南国听莺”和“西窗剪烛”形成对比,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春雨赋予情感,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人们内心的孤独,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同时也是忧伤的象征。
- 黄莺:代表春天的到来,带来生机与欢乐。
- 西窗烛光: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氛围。
- 胭脂、芙蓉:代表着美丽与青春,亦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棋局诗筒”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生活的单调
C. 生活的丰富 -
“南国听莺”中的“莺”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春天
C. 思乡 -
结尾的“春恨雨如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惆怅
C.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描绘春天的宁静与美好,与《春雨》中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春雨与春天的情感》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