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为散释题握兰簃裁曲图》
时间: 2025-01-04 08:11: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篴韵清初,杯香散后,山屏孤凭。歌心金缕,几负燕朝莺暝。荡馀情兰薰未消,夜吟长伴湘魂醒。早仙韶换谱,银红尘掩,断肠谁省。故苑芳菲尽。算记梦金台,泪痕留剩。欢丛回顾,等是镜中春影。纵新声分付李谟,宫墙路阻愁更听。判伶俜离佩相怜,嫩约檀槽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场景,酒香散去后,我独自倚靠在山屏前。心中满是歌唱的情感,却几次错过了燕子和黄莺的鸣唱。虽然对往日的情感依旧萦绕不去,但夜深人静时,我却总是吟唱,伴着湘水的灵魂清醒。早已换了曲谱,尘世的红尘覆盖了我,谁能体会我断肠的情感呢?故园的花香已尽,回忆中只剩下梦中的金台和泪痕。欢聚的时光一晃而过,如同镜中的春影。即使有新的声音传来,也只是在李谟的曲调中,无奈宫墙阻隔,愁绪更是难以倾诉。对比于那离愁别绪,彼此间的佩饰也显得格外珍贵,约定的情感如同檀槽般稳固。
注释:
- 篴韵:指的是早期的诗韵,清初的音乐风格。
- 杯香:酒香。
- 山屏:指山的屏障,象征着独处的环境。
- 金缕:形容歌声如金丝般动听。
- 燕朝莺暝:燕子和黄莺,象征春天的到来。
- 兰薰:兰花的香气,象征着清雅高洁的情感。
- 湘魂:指湘水的灵魂,隐喻愁思。
- 银红尘:形容世间的繁华与喧嚣。
- 金台:象征美好的回忆或理想之地。
- 李谟:可能指的是古代的音乐家,象征着艺术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则沄,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他的诗作常有婉约之美,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一个孤独的夜晚创作,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清代社会变迁,传统文化与个人情感的矛盾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诗歌鉴赏:
《琐窗寒》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深刻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的开头描绘出一种清幽的意境,山屏的孤独与酒香的散去暗示着诗人的孤寂与思绪的纷乱。接着,诗人通过“歌心金缕”展现了他对美好声音的渴望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而在“荡馀情兰薰未消”一句中,兰花的香气象征着清雅的情感,这种情感虽未消散,却在夜深时分显得愈加孤独。
全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次分明,从对美好往昔的回忆到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欢丛回顾,等是镜中春影”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往昔欢聚的无尽怀念,仿佛一切美好都已成镜中花,水中月,难以再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篴韵清初:引入清初的诗韵,营造出古典的氛围。
- 杯香散后:暗示聚会结束,孤独的心情油然而生。
- 山屏孤凭:独自倚靠在山前,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歌心金缕:表达了对动听歌声的渴望。
- 荡馀情兰薰未消:即便情感未消,夜晚的寂静更显孤独。
- 早仙韶换谱:提到旧曲已换,暗示时间的流逝。
- 银红尘掩:尘世的喧嚣遮盖了内心的感伤。
- 故苑芳菲尽:怀念故乡的美好,如今已无芳华。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镜中春影”,将回忆比作虚幻的影像。
- 拟人:夜吟伴湘魂,赋予夜晚以情感。
- 对仗:如“欢丛回顾,等是镜中春影”,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美好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山屏:象征着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兰薰:象征高洁的情感,暗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 金台:代表着理想与美好的记忆。
- 酒香:象征着欢聚与欢乐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杯香散后”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希望
- D. 愤怒
-
“荡馀情兰薰未消”中的“兰薰”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恋爱
- C. 高洁情感
- D. 财富
-
诗中提到的“李谟”是谁的代称?
- A. 诗人
- B. 音乐家
- C. 诗词
- D. 故人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情感细腻,意境优美。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与郭则沄的作品相似,也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风格更为忧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郭则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