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姝丽)》
时间: 2024-09-19 21:20: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姝丽) 作者: 秦观 〔宋代〕
越艳风流,占天上人间第一。须信道绝尘标致,倾城颜色。翠绾垂螺双髻小,柳柔花媚娇无力。笑从来到处只闻名,今相识。脸儿美,奚儿窄。玉纤嫩,酥胸白。自觉愁肠搅乱,坐中狂客。金缕和杯曾有分,宝钗落枕知何日。谩从今一点在心头,空成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的是一个绝美的女子,她的容貌和风采是世间无可比拟的。相信她的绝世之姿和倾国之色,宛如翠绿的发绾成小螺髻,柳枝般柔软的身段,花儿般娇艳、无力的姿态。她的笑声响遍四方,让人只闻其名,今朝得以相识。她的脸庞美丽,眉眼纤细,肌肤如玉般细腻,胸脯洁白如雪。自己心中难免愁肠百结,面对这样的美人,心中狂热难平。曾经在金缕衣下共饮过酒,彼时的美好何时再能重现?如今心中只留一丝淡淡的思念,空自回忆。
注释
- 越艳风流:指的是她的美丽与风采超群。
- 道绝尘标致:形容女子的美丽超凡脱俗。
- 翠绾垂螺双髻小:形容女子的发型如翠色的小螺髻。
- 柳柔花媚:形容她的姿态如柳般柔软,花般美丽。
- 金缕和杯:指曾经一起饮酒的美好时光。
- 宝钗落枕:暗指失去的美好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写词,尤其以婉约派著称。他的词风清丽、细腻,常表达对美人、爱情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词风盛行的时代。秦观在词中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往昔情感的怀念,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满江红(姝丽)》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为我们展现了一位绝代佳人的形象。诗中不仅展现了女子的外在美,更深入剖析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词的开头便用“越艳风流”来形容女子的卓越,立刻引起读者的注意。接下来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妩媚与娇弱,给人一种既美丽又脆弱的感觉。
细节之处,词人提到“笑从来到处只闻名”,暗示这位女子的名声已经传遍四方,显示其非凡的魅力。词中不仅有对美的赞美,还有对情感的苦涩。在对美人的赞美中,夹杂着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尤其“自觉愁肠搅乱,坐中狂客”一句,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词虽是对美的赞颂,但也透出一丝无奈与惆怅,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逝去时光的哀叹。通过这样的对比,增强了诗词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越艳风流:形容女子的美丽超越常人,风采卓绝。
- 须信道绝尘标致,倾城颜色:强调她的美丽是尘世间无人能及的。
- 翠绾垂螺双髻小:描绘了女子的发型,生动形象。
- 柳柔花媚娇无力:进一步渲染她的柔美,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 笑从来到处只闻名:她的笑声传遍四方,名声在外。
- 脸儿美,奚儿窄:细致描绘女子的脸庞与身材。
- 自觉愁肠搅乱,坐中狂客:表现词人对美的向往与无奈。
- 金缕和杯曾有分:暗示与美人曾有过美好的记忆。
- 谩从今一点在心头,空成忆:表达对往昔的思念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柳柔花媚”,通过自然界的意象来比喻女子的柔美。
- 对仗:如“脸儿美,奚儿窄”,工整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 夸张:通过“越艳风流”夸大女子的美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对绝美女子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爱情与美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象征青春与活力。
- 柳:柔美与轻盈的象征。
- 花:美丽与生命力的象征。
- 金缕:象征华贵与珍贵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清照
- B. 秦观
- C. 苏轼
-
词中提到的女子的发型是什么?
- A. 双马尾
- B. 垂螺双髻
- C. 短发
-
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喜
- B. 失落与思念
- C. 愤怒
答案
- B. 秦观
- B. 垂螺双髻
- B. 失落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秦观的《满江红(姝丽)》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美的向往,但李清照的词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秦观则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的绝美。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特征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