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春景》

时间: 2025-01-19 20:02:37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春景
作者:秦观 〔宋代〕

莺嘴啄花红溜,
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
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
人与绿杨俱瘦。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景色中,黄莺用嘴啄着红花,燕子在水面上轻轻点波。手指冷得像玉笙一样寒冷,吹响的乐声让小梅的春意透彻。依旧,依旧,人与绿杨都显得瘦弱。


注释:

字词注释:

  • 莺嘴:指黄莺的嘴,形象生动,表现出春天的活泼。
  • 啄花:用嘴啄取花朵,表现出莺鸟的灵动。
  • 红溜:红色的花瓣像流动的水,形容花的娇艳。
  • 燕尾:燕子的尾巴,轻快而灵巧。
  • 点波:轻轻碰触水面,形成波纹。
  • 指冷:手指感觉寒冷,暗示春寒料峭。
  • 玉笙:比喻乐器,指代音色清冷。
  • 春透:春意透彻,表现春天的生机。
  • 依旧:依然如故,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不变。
  • 绿杨:指绿柳,象征春天的生机。

典故解析:
无特定典故,但“如梦令”为词牌名,常用以表达梦幻般的情景和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太虚,号淮海,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小令,风格清新婉约。他的词常表现个人情感及自然景色,具有细腻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天,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景,表现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在春天中对个人情感的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与人们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如梦令·春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开篇用“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黄莺与燕子的形象生动鲜明,仿佛让人置身于春光中。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也隐喻了生命的活力。接着,词人用“指冷玉笙寒”抒发了春寒的感觉,似乎在提醒人们,尽管春天来临,寒意仍在,暗示了生命中的苦涩与不易。

“吹彻小梅春透”一句则将春天的气息与梅花的清香相结合,展现出春天的厚重与丰富。最后,“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则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春意中显得更加脆弱,似乎在感叹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词既有春天的明媚,又有对生活的哲思,表现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深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莺嘴啄花红溜:黄莺用嘴啄取娇艳的红花,生动展现春天的活力。
  2. 燕尾点波绿皱:燕子轻轻点水,形成绿波,表现出春水的温柔与灵动。
  3. 指冷玉笙寒:手指感到寒冷,似乎用乐器来比喻春天的寒意,暗示春天的温度变化。
  4. 吹彻小梅春透:清风吹过,梅花的春意透入心中,表达了春天的深厚内涵。
  5. 依旧,依旧: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感受。
  6. 人与绿杨俱瘦: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脆弱,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感悟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指冷玉笙”,将手指比作玉笙,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春风与小梅的描绘让自然也显得有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莺嘴啄花”与“燕尾点波”,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的脆弱,展现了词人深邃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代表美丽与短暂的生命。
  • :寓意自由与灵动。
  • :象征变化与流动。
  • :代表人的感受与存在感。
  • :象征坚韧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莺嘴啄花红溜”中的“莺”指的是什么鸟?

    • A. 燕子
    • B. 黄莺
    • C. 麻雀
  2. 词中的“指冷玉笙寒”表达了怎样的感觉?

    • A. 温暖
    • B. 寒冷
    • C. 舒适
  3. “人与绿杨俱瘦”中“俱瘦”指什么?

    • A. 人与杨树都显得瘦弱
    • B. 都很胖
    • C. 只有人瘦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春宵》

诗词对比:
可以将秦观的《如梦令·春景》与苏轼的《春宵》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描绘春天的生机与细腻情感,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春夜的沉思与哲理,两者在情感基调与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秦观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