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入江阴集句》

时间: 2025-01-19 21:53:42

疏疏芦苇旧江天,何处风光最可怜。

一带楼台擎晓月,万株杨柳拂晴烟。

身闲暂觉尘埃远,道在宁忧雨露偏。

三顷湖田秋更熟,浊醪粗饭任吾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疏芦苇旧江天,何处风光最可怜。
一带楼台擎晓月,万株杨柳拂晴烟。
身闲暂觉尘埃远,道在宁忧雨露偏。
三顷湖田秋更熟,浊醪粗饭任吾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美丽风光,稀疏的芦苇在古老的江天中摇曳,问哪里风景最让人怜惜?远处的楼台在晨月下高耸,成片的杨柳轻拂着晴朗的烟雾。身心闲适时感觉尘世的烦恼变得遥远,走在这条路上并不担忧雨露的偏颇。三亩湖田在秋天愈加丰收,浑浊的酒和粗糙的饭菜正好陪伴着我的年岁。

注释:

  • 疏疏:稀疏,形容芦苇不密集。
  • 江天:江水与天空,指江边的自然景色。
  • 风光:自然景色,这里指的是美丽的景致。
  • 楼台:指楼房和台阶,这里指高楼。
  • :高举,支撑。
  • 晓月:清晨的月亮。
  • 杨柳:指杨树和柳树,象征着生命和柔美。
  • 尘埃:指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雨露:指自然的滋润,象征生命的必需。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浊醪粗饭”体现了古代农民生活的朴实与简单,这种生活方式在诗人心中是一种宁静而真实的存在,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震,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览江阴时,受到江边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诗歌鉴赏:

《舟入江阴集句》是一首描绘江边自然风光的诗,诗中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首联“疏疏芦苇旧江天”用“疏疏”形容芦苇的稀疏,勾勒出一种恬静的气氛,仿佛让读者感受到江边的微风轻拂,带来一丝清凉和宁静。“何处风光最可怜”则是诗人对自然美的追问,展现了他对美好景致的向往。

中间两句“一带楼台擎晓月,万株杨柳拂晴烟”则通过具体的意象展现了清晨的美丽:高耸的楼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动人,成片的杨柳在阳光照耀下轻轻摇曳,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在这样的景致中感受到了一种自我放逐的闲适,正如后两句所示,身心远离尘世的困扰,享受着自然的滋润与丰收。

整首诗气韵悠长,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疏芦苇旧江天:描绘了江边稀疏的芦苇和古老的天际,营造出一种古朴的自然景象。
  • 何处风光最可怜: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 一带楼台擎晓月:描绘了晨月下的楼台,展现出一种高远的意境。
  • 万株杨柳拂晴烟:通过杨柳的柔美,传达了自然的生机和灵动。
  • 身闲暂觉尘埃远:表现了诗人身心的闲适,超脱世俗的烦恼。
  • 道在宁忧雨露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理解与包容。
  • 三顷湖田秋更熟:描绘了丰收的景象,象征着生活的富足。
  • 浊醪粗饭任吾年: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自得。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意象比喻人生的宁静。
  • 对仗:如“楼台”与“杨柳”,形成和谐的对称。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自我放逐的闲适与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体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 芦苇:象征着自然的纯洁与朴实。
  • 楼台:象征着人类文明与自然的交融。
  • 杨柳:代表着生命的柔美与生机。
  • 雨露:象征着生命的滋养与自然的恩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何处风光最可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失望
    b) 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c) 对人生的无奈

  2. “三顷湖田秋更熟”中“熟”字的意思是? a) 变熟
    b) 丰收
    c) 变得温暖

  3. 诗中提到的“浊醪粗饭”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奢华
    b) 朴实
    c) 忧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维与林震同样描绘自然,但王维的诗多了几分哲理与禅意,而林震则更注重生活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的古诗词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