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郭璞墓》
时间: 2025-01-17 10:38: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郭璞墓
作者: 宋琬 (清代)
弘农太守,挽羲轮三舍,乃心王室。
龟策如神撩虿尾,臣命尽于今日。
气作长虹,魂归华表,骨葬金鳌脊。
冯夷舞罢,数声欸乃渔笛。
安得温峤怀中,通天犀借我,下窥龙国。
江左夷吾今在否,石马沉埋荆棘。
铁瓮旌旗,金山钟磬,阅尽兴亡迹。
中泠满酌,一帆高挂遥碧。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弘农的太守,犹如挽动天轮,心系王朝。
如同神灵的龟策,今日臣子的使命已尽。
气势如长虹,灵魂归于华表,遗骨葬于金鳌之脊。
冯夷的舞蹈刚停,几声渔笛悠扬。
如何能在温峤的怀中,借助通天的犀牛,俯瞰龙国?
江左的夷吾如今是否还在,石马已沉埋在荆棘之中。
铁瓮悬挂着旌旗,金山上钟磬声声,见证了兴亡的痕迹。
中泠酒满,帆高高挂在遥远的碧空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羲轮: 古代传说中的日轮,象征天子和王权。
- 龟策: 指古代占卜用的龟甲,象征神秘的智慧。
- 冯夷: 传说中的神灵,代表美好事物。
- 温峤: 指温峤山,象征隐士的理想之地。
- 夷吾: 指的是古代名士,历史人物。
- 石马: 传说中的雕刻,象征历史的沉重与遗忘。
典故解析:
- “挽羲轮三舍”: 体现出诗人对古代伟人的怀念,暗指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 “气作长虹”: 形容气势如虹,展现诗人豪情壮志。
- “龙国”: 指代中国,体现对国家的关心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琬,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古人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是宋琬对郭璞的追忆与缅怀,郭璞是东晋著名的道士、文学家,他的生平与追求引发了诗人的思考。诗作在历史的背景下,体现了对逝去英雄的惋惜及对国家未来的关心。
诗歌鉴赏
整首《念奴娇 郭璞墓》通过对历史人物郭璞的追忆,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象征意象,构建出一种豪迈而又感伤的氛围。在表现了对郭璞的敬仰之情的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政治局势的忧虑。
诗的开篇以“弘农太守,挽羲轮三舍”引入,彰显了历史人物的地位与影响力;接着以“龟策如神”展现出一种神秘的智慧和使命感,暗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中间的“冯夷舞罢,数声欸乃渔笛”更是给整个诗篇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未来的思考,诗人通过“安得温峤怀中,通天犀借我”表达了对理想和追求的渴望。最后以“阅尽兴亡迹”收尾,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对人世无常的感慨,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弘农太守,挽羲轮三舍,乃心王室。”
这句话表现了对古代统治者的敬仰,暗示了政治的责任与担当。 - “龟策如神撩虿尾,臣命尽于今日。”
通过占卜的意象,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 “气作长虹,魂归华表,骨葬金鳌脊。”
显示出英雄气概与历史的沉重,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 “冯夷舞罢,数声欸乃渔笛。”
生活与自然的结合,表现出人文情怀。 - “安得温峤怀中,通天犀借我,下窥龙国。”
表达了理想与追求的渴望,渴望能俯瞰国家的未来。 - “江左夷吾今在否,石马沉埋荆棘。”
对历史人物的追寻与对遗忘的感慨。 - “铁瓮旌旗,金山钟磬,阅尽兴亡迹。”
历史的见证,体现了对兴亡的思考。 - “中泠满酌,一帆高挂遥碧。”
以美好的愿景结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气作长虹”比喻气势如虹,形象生动。
- 拟人: 描述自然景象时,赋予其情感,使诗意更加丰富。
- 对仗: 整首诗在结构上均衡,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期许,反映了对政治、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羲轮”: 象征王权与光明。
- “龟策”: 代表智慧与命运的神秘。
- “冯夷”: 传达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龙国”: 代表国家,寄托理想与希望。
- “铁瓮、金山”: 见证历史的沉重与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弘农太守”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郭璞
B. 刘邦
C. 项羽 -
“气作长虹”中的“长虹”比喻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象
B. 英雄气概
C. 生活乐趣 -
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态度是?
A. 忽视
B. 敬仰与惋惜
C. 反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郭璞与屈原:
郭璞的追求与屈原的理想主义相似,二者都展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