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时间: 2025-01-20 00:46:06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

被谁偷了最高山?

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

与天一样白漫漫。

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作者: 章谦亨 〔宋代〕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
被谁偷了最高山?
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
与天一样白漫漫。
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白话文翻译:

在台上倚着栏杆,仍然害怕春天的寒冷。
是谁把那最高的山偷走了呢?
难道是六丁神仙把它移走了,不在这个人世间?
其实只不过是清晨的云彩,特意遮挡住。
与天空一样,白得漫无边际。
高兴的是东风将一切卷走之后,又重新回来了。

注释:

  • 台上:指的是楼台或高处的地方。
  • 凭栏干:依靠在栏杆上。
  • 犹怯:仍然感到害怕。
  • 春寒:春天的寒冷。
  • 被谁偷:指山似乎被人隐匿或夺走。
  • 六丁:传说中掌管风雨的神仙。
  • 不在人间:意指不在凡人所居之地。
  • 晓云:指清晨的云。
  • 白漫漫:形容白色的云彩延绵无尽。

典故解析:

“六丁”出自道教文化,通常指的是六位天神,能够操控自然界的力量。此处用以形容山的消失仿佛是被神仙带走,表现出一种神秘的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章谦亨,宋代诗人,字道纯,号澄之,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春寒料峭之时,诗人站在台上,感受到自然的变化。诗中通过对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通过描绘春寒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诗开篇以“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引入,直接传达了诗人对春寒的感受,营造出一种怅惘的氛围。接着,诗人以“被谁偷了最高山”引发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的疑惑与不安,仿佛在探寻一种更深层的哲理。

在诗的中段,诗人引入了“六丁”这个道教神仙的典故,进一步增强了诗的神秘感,仿佛在暗示自然的力量远超人类的理解。而后“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则用云彩作为意象,象征着变化与不确定,表现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变幻莫测。

最后,诗人在“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中,表达了对春风的喜悦与期待,似乎在传达一种希望,尽管自然界的变化令人困惑,但生命依然有其自我恢复与追寻的力量。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描绘诗人在台上感受春寒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孤独与脆弱感。
    2. “被谁偷了最高山?”:引发对自然的疑问,增加了诗的悬念。
    3. “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传达对山消失的神秘感,借助神话传说增强了诗的深度。
    4.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揭示真相,云彩的遮挡是自然现象,带有哲理意味。
    5. “与天一样白漫漫”:描绘云彩的广阔,展现自然的美。
    6. “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表达春风带来的希望,生命的复苏。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彩比作遮挡的力量,暗示生命的变化。
    • 拟人:使云彩具有“闲”的特性,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如“春寒”与“晓云”,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变化的感悟,传达了希望与生命的韧性。

意象分析:

  • :象征高处的思考与孤独。
  • 春寒:代表生命的脆弱与不确定性。
  • 高山:象征着伟大与不可捉摸的自然力量。
  • 晓云:象征变化与隐秘,带有哲学深意。
  • 东风:象征希望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丁”指的是: A. 六位天神
    B. 六种动物
    C. 六个季节
    D. 六个朋友

  2. “春寒”在诗中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忧伤
    C. 冷漠
    D. 激动

  3. 诗中“却是晓云闲”的意思是: A. 晓云正在忙碌
    B. 晓云没有遮挡
    C. 晓云特意遮挡
    D. 晓云在飞翔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动感与变化,表现出诗人豪放的情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更注重宁静与和谐,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与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章谦亨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