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怅望凤城消息。沈寂。银液镇惺忪。雒尘湘佩两无踪。蟾锁齧珠栊。啼损夜灯愁髻。弹泪。和墨写相思。帕罗犹认婉儿诗。江令鬓成丝。
白话文翻译:
怅望着凤城的消息,心中感到沉寂。夜色如银,朦胧中难以分清。雒城的尘土与湘江的佩饰,皆已无影无踪。月亮的光辉仿佛锁住了珠帘,灯下啼哭使我愁苦不已。泪水弹落,心中思念如墨般沉重。我用帕子擦去泪水,仍能认出婉儿的诗句。江水流淌,鬓发已渐成丝。
注释:
- 怅望:怅然地望着,感到失望和惆怅。
- 凤城:指的是洛阳,因其为凤求凰之地,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 银液:形容夜色如银般清冷。
- 雒尘:指洛阳的尘土。
- 湘佩:湘水的佩饰,常用来形容美好事物的失去。
- 蟾锁:月亮的象征,蟾蜍常与月亮关联。
- 珠栊:珠帘,形容美丽的景致。
- 夜灯:夜晚的灯火。
- 弹泪:形容悲伤时泪水落下的样子。
- 帕罗:手帕,擦泪之物。
- 婉儿:指心中所念的人。
- 鬓成丝:指头发已白,时光流逝之意。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周岸登,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及个人情感,风格婉约而细腻。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作者可能因离乡在外或因某种情感而感到孤独与思念,表达了对故乡及故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荷叶杯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对故乡和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以“怅望凤城消息”引入,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与无奈。接着,诗人用“银液镇惺忪”描绘夜的宁静与模糊,暗示心中思绪的沉重。后面提到的“雒尘湘佩”则是对过往美好的回忆,体现了对失去的惋惜。
在情感的表现上,诗人通过“蟾锁齧珠栊”的意象,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把握与失去之间的对比,增添了诗的悲伤基调。接着,诗人用“啼损夜灯愁髻”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悲痛,夜灯的微弱光芒似乎无法照亮心中的阴霾。
最后,诗人用“弹泪”和“和墨写相思”的句子,表达了思念的深重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故乡的眷恋,又有对爱情的执着,形成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怅望凤城消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沈寂:心中感到孤寂。
- 银液镇惺忪:夜色如银,朦胧而忧伤。
- 雒尘湘佩两无踪:失去美好事物的惋惜。
- 蟾锁齧珠栊:月亮的象征,暗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啼损夜灯愁髻:愁苦的情感在夜灯下显得更加沉重。
- 弹泪:悲伤的情感。
- 和墨写相思:思念的情感如墨般浓厚。
- 帕罗犹认婉儿诗:对故人的情感依然清晰可辨。
- 江令鬓成丝:岁月流逝,愁苦渐增。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液”比喻夜色,使夜色具有了感情。
- 拟人:如“啼损夜灯”,赋予夜灯以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韵律和谐,增强了整体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与故人的深切思念,流露出浓厚的孤独感与对过往美好的追忆。
意象分析:
- 凤城:象征故乡,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 银液:夜色的象征,代表着孤独与思念。
- 蟾锁:象征月亮,寓意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珠栊: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对过去的留恋。
- 夜灯:象征孤独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荷叶杯 其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周岸登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怅望凤城消息”中“凤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洛阳
- B. 长安
- C. 成都
- D. 杭州
-
诗中提到的“银液”是形容什么?
- A. 河水
- B. 夜色
- C. 月光
- D. 霜雪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春江花月夜》李白,主题相似,皆有思乡之情。
- 诗词对比:对比周岸登的作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但周岸登更侧重于孤独的思念,而李清照则多了几分女性的柔情与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