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偕江孝涛同年隆中谒武侯祠,次前韵》
时间: 2025-01-19 14:55: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偕江孝涛同年隆中谒武侯祠,次前韵》
作者: 吴庆焘
白话文翻译
在高冈古老的怀抱中,我触摸到那寒冷的霜华。伏龙隐居之处的历史遗迹已然显现,难怪心中感到无比灰暗。我搔首问道:公的事情为何三分天下却无份?英雄的气概已尽,留下的只是故宅的铭文,沧桑不改,梁父吟唱的兴致依旧。寻访碑文的客人,别有一番高远的情怀和韵味。题名的愿望欲遍荒井,乌砖和雀瓦都已破落,遗留的身影不随齑粉而去。炎凉的命运依旧,犹如那纶巾羽扇的堂堂阵容。行踪难以确定,惆怅地看着名山,斜阳下的野寺,风景依旧显得凄凉而紧迫。
注释
- 高冈:指高高的山冈,这里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伏龙:指诸葛亮,有“伏龙”之称,隐居于隆中。
- 心灰一寸:形容心中感到失望和沮丧。
- 英雄气尽:指英雄的气势、理想已然消逝。
- 梁父:指《梁父吟》,典故出自《左传》,表达对古人情怀的怀念。
- 纶巾羽扇:指诸葛亮的形象,象征风采和才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庆焘,近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他的作品多以历史题材为主,常常表现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作者和友人江孝涛共同前往隆中拜谒武侯祠时,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在历史的遗迹面前,诗人感受到英雄的气概与现实的落差,情感深刻而复杂。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武侯祠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无限敬仰和对历史沧桑的深切感慨。开篇即以“高冈古怀”引入,设定了怀古的情境。接着,通过“霜华催到寒信”描绘出秋冬的萧瑟,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英雄的逝去。诗中“伏龙隐处俱陈迹”可见历史的遗留,虽然诸葛亮的英名仍在,但他的理想和气概却已消逝,表现出一种惋惜和无奈的情感。
全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在“公底事三分一统偏无分”中,作者质问为何英雄的理想在当今却无所归属,传达出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最后的“斜阳野寺,风物忒凄紧”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凄凉的氛围,展现了历史的无情和个人命运的渺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指高冈古怀枨触”:在高冈的古老怀抱中,我触摸到那寒霜。
- “霜华催到寒信”:霜华的到来使我感到寒冷和孤寂。
- “伏龙隐处俱陈迹”:伏龙诸葛亮的隐居之处已留下历史的痕迹。
- “莫怪心灰一寸”:难怪我心中感到无比失落。
- “搔首问。”:我不由自主地搔首问道。
- “公底事三分一统偏无分”:公的事业为何三分天下却没有我的一份?
- “英雄气尽”:英雄的气概已然消失。
- “剩故宅留铭”:只剩下故宅的铭文在。
- “沧桑不改”:尽管沧桑变迁,故宅依旧。
- “梁父动吟兴”:梁父吟唱的兴致依然存在。
- “寻碑客”:寻访碑文的人。
- “别有高情远韵”:另有一番高远的情怀和韵味。
- “题名欲遍荒井”:我想在荒井上题名。
- “乌砖雀瓦都苓落”:乌砖和雀瓦都已破落。
- “遗像不随齑粉”:遗留的身影不会随时间而消逝。
- “炎运冷”:命运无情。
- “犹相见纶巾羽扇堂堂阵”:仍能看到纶巾羽扇的堂堂阵容。
- “行藏没准”:行踪难以确定。
- “怅一去名山”:感叹一去名山。
- “斜阳野寺”:斜阳下的野寺。
- “风物忒凄紧”:风景显得格外凄凉紧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遗迹比作“寒信”,形象地表达出历史的冷漠。
- 对仗:全词用词讲究,句式整齐,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英雄气尽”赋予英雄以情感,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理想的惋惜和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诗中蕴含着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间矛盾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冈:代表历史的沉淀和英雄的理想。
- 伏龙:象征着智慧和才能。
- 霜华:象征着寒冷和孤寂。
- 故宅:象征着历史的遗留和对过去的怀念。
- 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伏龙”指的是谁?
- A. 诸葛亮
- B. 刘备
- C. 曹操
- D. 曹丕
-
填空题:诗中“心灰一寸”表达的是一种____的情感。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梁父动吟兴”是表达对古人情怀的怀念。 (对/错)
答案
- A. 诸葛亮
- 失落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这首词同样怀古,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游子吟》:孟郊的作品则更多地聚焦于亲情与人生,尽管主题不同,但都反映出对时间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唐诗三百首》:古典诗词的经典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