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

时间: 2025-01-19 15:54:42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

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

一春须有忆人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雨过残红湿未飞,
疏篱一带透斜晖。
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
衣篝尽日水沉微。
一春须有忆人时。

白话文翻译:

雨过之后,残留的花瓣湿漉漉地还未凋落,
稀疏的篱笆旁洒下斜斜的阳光。
游荡的蜜蜂在采蜜,悄悄地带回春天的气息。
金屋中无人,风吹得竹子摇曳不定,
衣服晾晒了一整天,水面微微荡漾。
春天过去,总要有些思念的人在心头。

注释:

  • 残红: 指仍然留在枝头的花瓣,意指春天的余韵。
  • 疏篱: 稀疏的篱笆,表现出一种宁静和闲适的环境。
  • 斜晖: 斜斜的阳光,营造出温暖的气氛。
  • 游蜂: 游荡的蜜蜂,表现春天的生机。
  • 金屋: 指富贵之家,暗示孤独感。
  • 衣篝: 晾晒衣物,象征日常生活的平凡。
  • 水沉微: 水面波光粼粼,轻柔而细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约1050-1126),字美成,号清真,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细腻、典雅,注重音律,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情感真挚而深邃。周邦彦一生经历了政治风波,晚年于南宋任职,生活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中,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

《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是周邦彦在一个春雨过后的午后所作,诗中描绘了雨后景色的细腻与优美,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往事的思念。春天的美好与人事的无常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雨过后的宁静与美丽。开篇“雨过残红湿未飞”不仅描绘了雨后湿润的环境,还暗示了春天的短暂与易逝。接下来的“疏篱一带透斜晖”,则通过明亮的阳光与稀疏的篱笆,营造出了一种安静、温暖的氛围,使人感受到雨后春光的温柔。

“游蜂酿蜜窃春归”一句,以游蜂采蜜的情景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对比出金屋中“无人”的孤独感。此处的“金屋”暗示了繁华背后的人生孤寂,反映了周邦彦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两句“衣篝尽日水沉微”,将日常生活的细节融入诗中,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气息。而“春须有忆人时”则是整首词的情感升华,表达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人的思念,令人感慨万千。

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周邦彦作为词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过残红湿未飞: 雨水过后,花瓣仍湿润地挂在枝头,隐喻春天的美好尚未散去。
  2. 疏篱一带透斜晖: 斜阳透过稀疏的篱笆,描绘出宁静的田园景象。
  3. 游蜂酿蜜窃春归: 蜜蜂在采蜜,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4. 金屋无人风竹乱: 富贵的房屋中无人,竹子被风吹得摇曳,表现孤独与动荡。
  5. 衣篝尽日水沉微: 晾晒的衣物在微波中摇曳,展现日常生活的安静。
  6. 一春须有忆人时: 春天过去,总会有思念的人在心中留下痕迹。

修辞手法:

  • 比喻: “金屋”比喻富贵之家,掩藏着孤独的内心。
  • 拟人: “游蜂酿蜜”使蜜蜂具有人性,生动形象。
  • 对仗: 词中对仗工整,如“雨过”与“春归”,“衣篝”与“水沉微”,增强了词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景象,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人生的孤独与对往事的思念。诗歌通过对比与意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 象征生命的滋润与希望。
  2. 残红: 表示春天的残留与美好,暗示时光的流逝。
  3. 游蜂: 代表生命的活力与春天的生机。
  4. 金屋: 象征富贵的生活,却暗含孤独。
  5. 水沉微: 表现生活的细腻与柔和,给人以宁静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雨过残红湿未飞”中“残红”指的是什么?
    A. 花瓣
    B. 绿叶
    C. 水滴
    D. 草地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金屋无人风竹乱”,这句主要表现了__

  3. 判断题: 诗中“游蜂酿蜜”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对/错)

答案:

  1. A
  2. 孤独与动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周邦彦与李清照的词,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周邦彦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内心情感。两者都运用丰富的意象与修辞,展现了宋代词人的风格特征。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