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沙溪(四之三)》

时间: 2025-01-19 17:34:17

薄薄纱厨望似空。

簟纹如水浸芙蓉。

起来娇眼未惺忪。

强整罗衣抬皓腕,更将纨扇掩酥胸。

羞郎何事面微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起来娇眼未惺忪。强整罗衣抬皓腕,
更将纨扇掩酥胸。羞郎何事面微红。

白话文翻译:

薄薄的纱帘透出一片空灵的景象,
榻上的竹席纹路如水般浸润着芙蓉花。
她刚刚起床,双眼还未完全清醒,
强忍着困意,扶着轻盈的衣袖,抬起白皙的手腕,
又用纨扇遮住娇嫩的胸膛。
她不解为何令他面露红晕。

注释:

  • 薄薄:形容纱帘的轻薄。
  • 纱厨:纱帘,指用轻纱做的帘子。
  • 簟纹:竹席的纹理。
  • 芙蓉:指荷花,象征美丽和清新。
  • 娇眼:娇媚的眼睛。
  • 罗衣:轻薄的衣服。
  • 皓腕:形容手腕洁白细腻。
  • 纨扇:用丝绸制成的扇子,常用于遮挡。
  • 酥胸:形容娇嫩的胸部。
  • 羞郎:羞涩的情郎。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特别的典故,但“芙蓉”常用于形容美丽的女子,而纨扇则是古代女子常用的装饰品,象征优雅与柔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江苏人,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典雅、细腻,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女性的赞美。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背景较为繁荣,文人雅士追求生活的细腻与情感的真实,诗中描绘的女子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温柔与娇媚的理想。

诗歌鉴赏:

《浣沙溪(四之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清晨女子的娇羞与美丽。开头通过“薄薄纱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空灵的氛围,既表现了空间的轻盈,又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接着,通过“簟纹如水”的比喻,将竹席的纹理与荷花的柔美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自然与人美的和谐共鸣。女子刚从梦中醒来,眼中尚带着未醒的迷离,增加了她的娇羞感。紧接着,诗人细腻地描写她的动作,用“强整罗衣抬皓腕”展现她的优雅与无意中的妩媚,令读者不禁联想到她的心思和情感。

最后一句“羞郎何事面微红”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既表现了女子的羞涩,也暗示了她与情郎之间的微妙关系,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首词以女性的视角出发,展现了生活中的细腻之美,充满了温情与柔和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薄薄纱厨望似空:轻薄的纱帘透出空灵的景象,暗示晨光和宁静。
    2. 簟纹如水浸芙蓉:竹席的纹理像水流般轻柔,带出自然的美感。
    3. 起来娇眼未惺忪:她刚醒,眼神中带着倦意,显得娇媚动人。
    4. 强整罗衣抬皓腕:努力整理衣衫,抬起洁白的手腕,显得优雅与美丽。
    5. 更将纨扇掩酥胸:用扇子轻遮娇嫩的胸部,增加了她的羞涩感。
    6. 羞郎何事面微红:不知为何使得情郎的脸上泛起红晕,暗示着情感的波动。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簟纹如水浸芙蓉”,将竹席与荷花相联系,增添诗的美感。
    • 拟人:用“娇眼”来形容女子的眼神,赋予了感情。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有明显的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描绘女子的娇羞与优雅,反映了对女性之美的赞美,同时表现了男女情感的微妙与复杂。

意象分析:

  • 薄纱:象征轻盈与梦幻,代表女子的柔美。
  • 竹席:体现生活的朴素与自然。
  • 芙蓉:代表美丽与清新,暗示女子的纯洁。
  • 纨扇:象征优雅与身份,反映女子的品位和气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薄薄纱厨”中的“纱厨”指什么?

    • A. 帘子
    • B. 房间
    • C. 网子
  2. “羞郎何事面微红”中“羞郎”指的是谁?

    • A. 女子
    • B. 情郎
    • C. 朋友
  3. 诗中提到的“芙蓉”代表什么?

    • A. 荷花
    • B. 桃花
    • C. 菊花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周邦彦的《浣沙溪》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女性的柔美,但周邦彦更注重环境与动作的细节描写,而李清照则强调内心情感的波动与思念的深切。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周邦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