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子》

时间: 2025-01-19 15:48:17

秋暮。

永夜西楼,冷月明窗户。

梦破橹声中,忆在松江路。

欹枕试寻曾游处。

记历历、风光堪数。

谁与浮家五湖去。

尽醉眠秋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甘草子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秋暮。永夜西楼,冷月明窗户。梦破橹声中,忆在松江路。欹枕试寻曾游处。记历历风光堪数。谁与浮家五湖去。尽醉眠秋雨。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傍晚,漫长的夜晚中,我独自坐在西楼,冷清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梦境被橹声惊醒,我想起曾在松江的旅途。试着倚着枕头,回忆曾经游玩的地方,心中对那些美好的风光依然历历在目。谁能和我一起去五湖泛舟呢?我只想在这秋雨中尽情沉醉,安然入睡。


注释

  • 秋暮:秋天的傍晚,指的是季节的转变和夕阳西下的时刻。
  • 永夜:漫长而寂静的夜晚。
  • 冷月:形容月光清冷,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 梦破:梦境被现实打断。
  • 橹声:指船桨划水的声音。
  • 松江路:松江是地名,可能指诗人曾游玩的地方。
  • 欹枕:斜倚着枕头,表示思考或回忆。
  • 浮家五湖:泛舟于五湖之间,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 尽醉眠秋雨:在秋雨中沉醉入睡,表现出一种恬淡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词作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甘草子》创作于宋代,正值诗人经历人生的沉浮与思考之际,诗中反映出浓厚的秋天气息和对往昔的怀念,表现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叹。


诗歌鉴赏

《甘草子》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夜晚,透过对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孤独而又惆怅的情感。开篇以“秋暮”引入,便带给读者一种季节变迁的感受,随后描绘西楼的冷月和窗外的景象,形成了一个清冷的画面。梦境的破碎与橹声的交织,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提到的“松江路”,不仅是地理的象征,更是心灵的寄托,体现了诗人对曾经游历的珍视。

“欹枕试寻曾游处”,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深切怀念,试图在梦中追寻曾经的足迹,然而一切已成过往。接下来的“谁与浮家五湖去”,更是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渴望,向往与友人共享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最后一句“尽醉眠秋雨”,则是对现实的妥协,选择在秋雨中沉醉,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整首词通过秋天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暮:时间的设定,暗示季节的变迁,带有淡淡的忧伤。
  • 永夜西楼:西楼暗示孤独的环境,永夜则强调时间的漫长与寂寞。
  • 冷月明窗户:冷月透过窗户,营造出清冷的氛围,象征内心的孤寂。
  • 梦破橹声中:梦境的破碎,音响的介入,象征现实对梦的干扰。
  • 忆在松江路:唤起对往昔旅程的回忆,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欹枕试寻曾游处:试图在回忆中寻找过去的快乐,显现出内心的渴望。
  • 记历历风光堪数:对美好风光的回忆,显得生动而清晰。
  • 谁与浮家五湖去:孤独的呼唤,表达了对伴侣的渴望与对自由的向往。
  • 尽醉眠秋雨:选择在秋雨中沉醉,体现了对现实的接受与安然。

修辞手法
整首词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营造出丰富的意象。通过“冷月”“橹声”等意象,增强了词的情感表达,表现出孤独与惆怅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孤独、思念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暮: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冷月:象征孤独与清冷。
  • 橹声:暗示梦境被现实打断。
  • 松江路:代表美好的回忆与过往。
  • 五湖:象征自由与洒脱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松江路”是指什么?

    • A. 一条河流
    • B. 诗人游玩的地方
    • C. 一座山
  2. “谁与浮家五湖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友人的渴望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生活的无奈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喜悦
    • B. 孤独与思念
    •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杨无咎《甘草子》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但李清照的词更显女性柔情,杨无咎则多了些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杨无咎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