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02 16:27:36

花下卷荷,灯前婪尾。

酒徒事业今如此。

葡萄何用博凉州,我寻醉后无愁地。

世界馀桃,人情苦李。

一樽滋味真无比。

若教半刻叵罗空,酒星应笑人痴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下卷荷,灯前婪尾。酒徒事业今如此。葡萄何用博凉州,我寻醉后无愁地。世界馀桃,人情苦李。一樽滋味真无比。若教半刻叵罗空,酒星应笑人痴矣。

白话文翻译:

在花下摇曳着荷叶,灯前闲坐等待时光。如今酒徒的生活就是这样。凉州的葡萄有什么用呢?我只想在醉后找到无忧的地方。这个世界剩下的桃子,人情却像苦李一样。酒中滋味实在无与伦比。如果让我在半刻钟内清醒过来,酒星也会嘲笑我这个痴人。

注释:

  • 卷荷:摇曳的荷叶。
  • 婪尾:在这里指的是闲坐等待的状态。
  • 酒徒:饮酒的人,泛指喜欢喝酒的人。
  • 凉州:古地名,指甘肃一带,以葡萄闻名。
  • 无愁地:没有忧愁的地方。
  • 余桃:剩下的桃子,象征着生活的无奈。
  • 苦李:苦涩的李子,形容人情的复杂与苦涩。
  • 滋味:酒的风味。
  • 叵罗空:指酒醒后的状态。

典故解析:

  • 酒星:指的是酒神,传说中的神灵,象征对饮酒的沉醉和狂欢。
  • 凉州:历史上以出产美酒和美味水果而闻名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求可,清代诗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诗书熏陶。他的诗作多描绘酒文化,表现对人生的思考。陆求可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踏莎行》写于一个闲适的夜晚,诗人面对花影与酒杯,感慨人生的无常与醉后的快乐,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追求与对酒文化的热爱。

诗歌鉴赏:

《踏莎行》在形式上采用了词的韵律,语言清新而富有节奏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饮酒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态度。诗的开头以“花下卷荷,灯前婪尾”勾画出一幅静谧而又生动的夜景,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迷醉的境地。接着,诗人借用“酒徒事业今如此”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似乎在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

诗的中段提及“葡萄何用博凉州”,通过对凉州美酒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物质享受的无奈与思索。最后,诗人强调“若教半刻叵罗空”,在醉酒与清醒之间的挣扎,表达了对醉后无忧状态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隐痛。整首诗酝酿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人情冷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下卷荷: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状态,花影摇曳,夏日气息浓厚。
  • 灯前婪尾:灯下静坐,似乎在等待什么,暗示时间的流逝。
  • 酒徒事业今如此:感叹如今的生活状态,酒徒的生活满是无奈。
  • 葡萄何用博凉州:对于物质享受的反思,凉州的葡萄不过是一种表象。
  • 我寻醉后无愁地:追求醉后的无忧状态,体现了对生活的渴望。
  • 世界馀桃,人情苦李:对世事的感慨,剩下的美好却伴随着人情的复杂。
  • 一樽滋味真无比:酒的滋味无可替代,象征着享乐与慰藉。
  • 若教半刻叵罗空:清醒后的孤寂,暗示对醉酒的依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醉酒后的状态比作无忧地,突显出对快乐的追求。
  • 对仗:如“酒徒事业今如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酒星被赋予情感,体现出诗人对酒的亲切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酒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中,追求一份简单与快乐的渴望,反映出一种对世事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美好与短暂,暗示生命的脆弱。
  • :代表清新和自然,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 :象征欢愉与逃避,表达对现实的逃避与渴望。
  • 桃与李:桃代表甜美的人际关系,而李则象征苦涩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凉州”主要以什么闻名? A. 美酒 B. 美食 C. 风景
  2. “酒徒事业今如此”中“如此”指的是什么? A. 酒的品种 B. 生活的状态 C. 人际关系
  3. 诗人对醉后的状态是怎样的态度? A. 拒绝 B. 向往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陆求可的《踏莎行》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达了对酒的热爱,但陆求可更注重对生活无奈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强调放纵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陆求可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