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社集旧赋秋灯,意有未尽,复成是解》
时间: 2025-01-19 15:34: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蕉屏小枕初凉夜,羁魂为伊憔悴。剔桂香残,然兰恨迸,别是新来滋味。江郎老矣。只冷烬孤花,暗留欢意。一样竛竮,等閒墙角忍轻弃。春枝曾分舞席,忆罗帱半掩,钗玉声腻。雁后笼愁,蛩边伴影,多少伤心难记。霜衾唤起。怕剪碎柔红,梦痕俱坠。瘦鬓凭看,一星星惹泪。
白话文翻译:
在初凉的夜晚,蕉屏下小枕边,我的羁旅灵魂因她而憔悴。剔除的桂香已然淡去,兰花的怨恨却依旧肆意,真是新近滋生的情感。江郎已老,唯有冷清的余烬孤独地绽放,暗自留存着快乐的意趣。就像那一片竛竮,墙角的杂草也忍不住被轻易抛弃。春天的枝头曾一起舞蹈,回忆起那半掩的罗帱,耳畔传来钗玉的清脆声。雁阵在后,愁绪笼罩,蛩鸣伴着影子,多少伤感难以记住。霜冷的被子把我唤起,害怕剪碎那柔红的梦,梦中的痕迹全都坠落。瘦弱的鬓发旁边,只有一颗星星惹起泪水。
注释:
- 蕉屏:蕉叶做的屏风,象征着柔美的环境。
- 羁魂:流浪的灵魂,因思念而感到憔悴。
- 兰恨:兰花的怨恨,象征着对失去的情感。
- 江郎老矣:江郎指江郎才尽,诗人感叹自己已不再年轻。
- 竛竮:杂草,象征被忽视的事物。
- 罗帱:轻纱帐帘,带有温柔和梦幻的意象。
- 钗玉声腻:形容耳边的声音如玉钗般清脆悦耳,充满柔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则沄(公元1715-1775),字云甫,号白云山人,清代著名诗人。为人性情中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融入对自然的描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一种对往昔的追忆与感慨。随着年岁增长,诗人对生命的思考愈加深入,情感中的孤独与思念交织,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郭则沄的《齐天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情感氛围。诗中通过描写“蕉屏小枕”的环境,传达出一种轻松却又略显寂寥的意境。初凉的夜晚,正是思念滋生的时刻,诗人以“羁魂”为引子,勾勒出对心中所念之人的深切怀念。桂香的残留与兰花的怨恨,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难以释怀的情感,恰如人们面对秋冬的萧瑟,内心的感伤愈发明显。
“江郎老矣”一句,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自省与无奈。随之而来的“冷烬孤花”,更是将孤独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春枝舞席的回忆,与罗帱的轻掩,构成了诗人心中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溯。最后,随着“瘦鬓凭看,一星星惹泪”的落幕,诗人在对历史的回望中,情感愈加深沉,暗示着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蕉屏小枕初凉夜:描绘了初秋的一个宁静夜晚,环境清幽。
- 羁魂为伊憔悴:因思念而感到心灵的疲惫。
- 剔桂香残,然兰恨迸:桂香虽淡,但兰花的怨恨仍在心中。
- 江郎老矣:感叹自己创作才华的衰退。
- 只冷烬孤花,暗留欢意:孤独的花朵冷却,却暗藏着快乐的回忆。
- 一样竛竮,等閒墙角忍轻弃:同样的杂草被随意抛弃,象征受忽视的情感。
- 春枝曾分舞席:回忆起春天的欢愉。
- 忆罗帱半掩,钗玉声腻:回忆轻纱帐帘掩映下的柔情。
- 雁后笼愁,蛩边伴影:描绘秋雁飞过时的愁绪与萧瑟。
- 多少伤心难记:心中伤感的往事难以忘怀。
- 霜衾唤起:冷霜的被子促使人们醒来。
- 怕剪碎柔红,梦痕俱坠:害怕将美好的梦境撕裂。
- 瘦鬓凭看,一星星惹泪:薄弱的鬓发旁,一颗星星引发泪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羁魂”比喻为憔悴的灵魂,形象生动。
- 拟人:将桂香和兰花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秋夜情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失去的无奈,情感细腻而深沉,展现了其对人生、时间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蕉屏:象征着宁静与柔情的环境。
- 孤花:孤独的美丽,象征内心的孤独感。
- 春枝:象征着生机与青春的记忆。
- 雁:象征远行与思念,体现了秋天的萧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羁魂”指的是什么?
- A) 旅途中遇见的人
- B) 思念之人的心灵
- C) 诗人的灵魂
- D) 自然界的生灵
-
“江郎老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A) 自信
- B) 愤怒
- C) 无奈与感慨
- D) 兴奋
-
“霜衾唤起”中的“霜衾”指的是什么?
- A) 冷清的被子
- B) 温暖的床铺
- C) 花瓣
- D) 细腻的纱布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思念,但更加强调女性的细腻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虽然主题相似,但更侧重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集》
- 《郭则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