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难忘 雅集》
时间: 2025-01-03 06:35: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枕沧浪。在故园老矣,总胜他乡。庭柯留晚照。寒雁待秋霜。菱角美,芋头香,赛洛浦伊鲂。已惯听萧萧暮雨,曲唱吴娘。西陵刻烛飞觞。彷古人八达,佐史三章。醉同陶令卧,醒亦次公狂。看两鬓渐苍苍。遇斗酒须尝。更相期中秋月白,重九花黄。
白话文翻译
我在故乡的老家睡了一觉,感觉比在他乡更好。庭院的树枝上留住了傍晚的阳光,寒雁在等待秋霜的到来。菱角的味道很好,芋头的香气醉人,真不输洛浦的鲤鱼。我已经习惯了听到秋雨的淅沥声,听着吴娘的歌曲。西陵的烛光下,举杯畅饮,仿佛古人也在此欢聚,吟诵着史诗。醉在陶渊明的梦中,醒来时又是李白的狂放。看着两鬓渐渐变白,遇到好酒一定要品尝。我们还约定中秋的明月和重阳的菊花。
注释
- 沧浪:指的是青色的水波,诗中用来形容睡眠的环境。
- 他乡:外地,指代异地他乡。
- 庭柯:庭院中的树枝。
- 寒雁:秋季南飞的雁,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 菱角:一种水生植物,果实可食用,象征着乡土的美好。
- 伊鲂:洛浦的鲤鱼,象征美味。
- 萧萧暮雨:形容秋天的雨声,带有愁绪。
- 西陵:古地名,指西陵山。
- 陶令: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以醉卧田园而闻名。
- 中秋月白,重九花黄:中秋节的月亮明亮,重阳节的菊花盛开,象征节日的团聚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尔堪,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乡土气息,常表现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对乡情的怀念。
诗歌鉴赏
《意难忘 雅集》是一首充满乡愁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故乡的美好与他乡的孤寂进行对比,表现出一种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与热爱。诗的开头“一枕沧浪”便以睡梦中的意象引入,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接着,诗人用“寒雁待秋霜”描绘出季节的变迁,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增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菱角美,芋头香”则通过细节描写强化了乡土的美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随后的“已惯听萧萧暮雨,曲唱吴娘”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饮酒作乐的场景,展现出一种洒脱与狂放,表达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不仅传达了浓厚的乡愁情感,还隐含着对人生的哲思,诗人对中秋、重阳等节日的期盼,既是对团圆的渴望,也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既沉思又温暖的氛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枕沧浪:诗人以梦中的水波引入,表现出对故乡的依恋。
- 在故园老矣,总胜他乡:强调在故乡的生活更胜于他乡,表现出对故土的认同感。
- 庭柯留晚照:描绘夕阳下的庭院,增添了温暖的气息。
- 寒雁待秋霜:寓意着季节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 菱角美,芋头香:通过乡土美食引发对故乡的怀念。
- 已惯听萧萧暮雨:表现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感与感慨。
- 醉同陶令卧,醒亦次公狂:表现出对陶渊明与李白的向往与认同。
- 看两鬓渐苍苍:年岁已高,感叹时光流逝。
- 遇斗酒须尝:强调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
- 更相期中秋月白,重九花黄:象征着对团圆与美好时光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一枕沧浪”比喻故乡的梦境,表现情感。
- 对仗:如“中秋月白,重九花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寒雁待秋霜”使自然景象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命运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浪:象征梦境与故乡的情怀。
- 寒雁:象征季节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 菱角与芋头:代表乡土的美好与生活的滋味。
- 月白与花黄:象征节日的团聚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A. 白云
- B. 菱角和芋头
- C. 秋风
-
“醉同陶令卧,醒亦次公狂”中的“陶令”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李白
- C. 陶渊明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春节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曹尔堪 vs. 陶渊明:两者均表现对乡土的热爱,但曹尔堪更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而陶渊明则强调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 曹尔堪 vs. 李白:曹尔堪的诗更具乡愁感,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壮志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从古至今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