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同前送春)》

时间: 2025-01-19 13:40:45

东城南陌路岐斜。

芳草遍藏遮。

黄鹂自是来晚,莫恨海棠花。

惊雪絮,满天涯。

送春赊。

问春莫是,忆著东君,自去还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同前送春)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东城南陌路岐斜。
芳草遍藏遮。
黄鹂自是来晚,
莫恨海棠花。
惊雪絮,满天涯。
送春赊。
问春莫是,
忆着东君,自去还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思绪。东城南边的道路交错斜斜,满地的芳草尽情遮掩。黄鹂虽然来得晚,但不要怨恨海棠花的凋谢。漫天的雪花仿佛在惊扰着远方的旅途,送走春天的时光。问春天是否已经走远,回想起东君(春天的化身),自己却依依不舍地回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岐斜:交错而斜的道路。
  • 芳草:形容春天的草木繁盛。
  • 黄鹂:一种鸟,象征春天的到来。
  • 海棠花:花期较短,常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惋惜。
  • 惊雪絮:形容雪花如同絮状物那样纷飞。
  • 东君:春天的化身,古人常以“东君”来指代春天。

典故解析

黄鹂和海棠花都是春天的象征,黄鹂的歌声预示春天来临,而海棠花则常常代表着短暂而美丽的事物,反映出对春天美好的怀念与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允和,号志道,宋代诗人,擅长词、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情感细腻。其诗作常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以及对短暂美好的无奈。

诗歌鉴赏

《诉衷情(同前送春)》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对春天的深情怀念。诗的开头描绘了东城南陌的斜路,芳草遍地,一幅春日的自然画面跃然纸上,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提到黄鹂自是来晚,传达出一种对春天迟来的感慨,也暗示着春天的短暂与脆弱。海棠花的惋惜更是将这种情感深化,体现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

“惊雪絮,满天涯”一句,通过惊雪与雪絮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离去的忧伤与眷恋。最后“问春莫是,忆着东君,自去还家”则是对春天的质问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展现了一种矛盾的情感,既有对春天的留恋,也有不得不面对离别的现实。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视与对短暂生命的感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城南陌路岐斜:描绘出春日里的南陌小路交错的情景,暗示春天的迷人景致。
  • 芳草遍藏遮:芳草盛开,遮挡了视线,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繁盛。
  • 黄鹂自是来晚:黄鹂鸟虽来得晚,暗含了对春天的期待与珍惜。
  • 莫恨海棠花:对短暂美丽的海棠花表达出惋惜之情,呼应春天的短暂性。
  • 惊雪絮,满天涯:雪花纷飞,似乎在提醒人们春天的离去,营造出忧伤的氛围。
  • 送春赊:春天的离去是延迟的,表现出对春天的依依不舍。
  • 问春莫是:对春天的追问,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挣扎与不舍。
  • 忆着东君,自去还家:回忆春天的美好,内心充满惆怅,最终选择回归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雪絮”,比喻春天的雪花如同飘散的絮状物,生动形象。
  • 拟人:对春天的质问和黄鹂的描写,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美好事物短暂的惋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情感的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城南陌: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活的美好。
  • 芳草: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繁荣。
  • 黄鹂: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活力。
  • 海棠花:短暂的美丽,代表着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 惊雪絮:暗示生活的变迁与无常,带来惆怅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是哪一种?

    • A. 燕子
    • B. 黄鹂
    • C. 知更鸟
    • D. 喜鹊
  2. 诗人对海棠花的态度是?

    • A. 喜欢
    • B. 惋惜
    • C. 忽视
    • D. 憎恨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对短暂美好的惋惜
    • C. 对人生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崇拜

答案

  1. B. 黄鹂
  2. B. 惋惜
  3. B. 对短暂美好的惋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清明》: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诉衷情》:两首诗都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春江花月夜》更注重自然的和谐美,而《诉衷情》则强调了人对短暂美好的感慨与留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