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六盘山纪事》
时间: 2025-01-01 14:05: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六盘山纪事
作者:龚景瀚〔清代〕
六盘昨夜雷雨作,
山东飞雨山西雹。
天公岂独惎西民,
划尽田禾一何虐。
青者胡麻黄者麦,
荞麦花开红间白。
可怜昨日异今朝,
败穗残花满阡陌。
夏禾已熟不到口,
秋禾尚弱更何有。
男啼妇哭向田中,
不望苍天望父母。
长官清晨巡所部,
走马田间相劳苦。
回衙泣草告灾书,
八羽星飞达大府。
白话文翻译:
昨夜六盘山上雷雨交加,
山东这边下着大雨,山西那边却遭到冰雹。
天公怎么会只对西边的民众感到惋惜,
这样的自然灾害真是对田禾的残酷摧残。
青色的胡麻和黄色的麦子,
荞麦花开时红白相间。
可怜的是,昨天的丰盛今天却大不如前,
田间满是败穗和残花。
夏禾虽已成熟却无法收获,
秋禾又尚未成熟,那还有什么可指望的?
男子在田中哭泣,女子也在哀号,
他们不向苍天祈求,只望着自己的父母。
长官清晨巡视所辖的田地,
骑马在田间劳作。
回到衙门泪流满面,写下告灾的书信,
八羽星的飞鸽迅速送往大府。
注释:
- 六盘:指六盘山,位于中国甘肃省,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名山。
- 惎:同“惺”,指心中有所觉悟或关心。
- 田禾:指农田的禾苗,泛指农作物。
- 青者胡麻黄者麦:形容不同作物的颜色,胡麻为绿色,麦子为黄色。
- 阡陌:田间小路,古代用于指田地之间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景瀚,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常常关注社会民生,反映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农民生活困苦的时期,尤其是在自然灾害频繁的年份。作者通过对六盘山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与关心,反映了当时农业社会的脆弱。
诗歌鉴赏:
《过六盘山纪事》是一首深具社会关注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中描绘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展现了作者对民生的深刻关切。开头几句通过生动的雷雨和冰雹描绘,立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紧迫感的场景中,让人感受到天灾降临时的恐惧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对不同作物的描写,展现了农田的丰盈与凋零的对比,呼应了自然的残酷与人们的渺小。
诗的情感在“男啼妇哭向田中”一节达到了高潮,描绘了因灾害而致使农民失去希望的悲惨情景。这里,不再是对自然的单纯描写,而是将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灾难紧密交织,表现出对家庭的深厚依恋和对生活的无奈。
最后,长官的巡逻和告灾书的描写,揭示了官民之间的关系和农民对社会公平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有对自然的直观描写,又有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盘昨夜雷雨作”:开篇即设定了紧张的气氛,雷雨是自然的象征。
- “山东飞雨山西雹”:对比两地的天气,突显灾害的无常。
- “天公岂独惎西民”:质疑天公的公正,感叹西边人民的苦难。
- “划尽田禾一何虐”:用“划尽”形象化了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肆虐。
- “青者胡麻黄者麦”:通过颜色对比,生动地描绘了田地的景象。
- “可怜昨日异今朝”:反映了农民对昨天丰收的回忆与今天的无奈。
- “男啼妇哭向田中”:将农民的悲伤情感具体化,直击人心。
修辞手法:
- 比喻:自然灾害比作对农田的“虐”,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青者胡麻黄者麦”,增强了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灾害的控诉和对农民苦难的同情,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脆弱关系,呼唤人们对社会与自然的关注与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雷雨、冰雹:象征自然灾害,表现出不可抗拒的力量。
- 胡麻、麦子:象征农民的生计,体现了农业社会的脆弱。
- 泪水、哭泣:表现人们对生活苦难的悲伤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 A. 雷雨
- B. 冰雹
- C. 干旱
- D. 洪水
-
诗中男妇哭泣是因为什么?
- A. 对未来的期望
- B. 对田地的失去
- C. 对长官的愤怒
- D. 对自然的无所谓
答案:
- A,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描绘战乱带来的民生困苦,情感深邃。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事变迁。
诗词对比:
- 龚景瀚的《过六盘山纪事》与杜甫的《春望》均展现了对民众苦难的关心,前者侧重自然灾害的直接影响,而后者则强调战乱的煎熬。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唤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