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谷山》

时间: 2025-01-19 18:13:34

心旷能教胜境开,亭亭天半倚楼台。

每怜幽草人间少,惯逐闲云谷口来。

康乐凿山难免癖,子期钓水岂无才。

断碑读罢添诗思,漫泼仙泉洗俗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灵谷山
心旷能教胜境开,
亭亭天半倚楼台。
每怜幽草人间少,
惯逐闲云谷口来。
康乐凿山难免癖,
子期钓水岂无才。
断碑读罢添诗思,
漫泼仙泉洗俗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心情,表达了游览灵谷山的愉悦之情。诗人心情开阔,能让美好的景色尽情展现。高高的楼台倚靠在半空的天空中,令人心生敬畏。作者怜惜那生长在幽静处的草木,因为在世间实在是少见。闲云常常随意飘荡,来到山谷的入口。即使是康乐这样的名士,凿山开路也难免有些癖好;而如同子期那样的人,钓鱼的才华又岂会被埋没呢?读罢那断碑,诗思涌现,漫洒的仙泉洗去世俗的尘埃。

注释:

  • 心旷:心情开阔,宽广。
  • 胜境:美好的景致。
  • 亭亭:形容高耸的样子。
  • 幽草:生长在幽静地方的草。
  • 康乐:指康乐,古代著名的隐士。
  • 子期:指古代著名的钓者,意指有才之人。
  • 断碑:残缺的碑文,可能是指古迹。
  • 洗俗埃:洗去世俗的尘埃。

典故解析:

  • 康乐:指的是陶渊明的“康乐”一名,代表隐士的理想生活。
  • 子期:指的是宗悫,古代著名的乐师,寓意不可多得的人才。
  • 仙泉:指的是山中流动的泉水,象征纯净与灵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成,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游历灵谷山之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游灵谷山的悠然心境。开篇即以“心旷能教胜境开”点明诗人心情的开阔,暗示在这美丽的山水间,诗人的思维和灵感也随之畅通无阻。诗中“亭亭”二字,描绘出楼台的高耸之态,仿佛与天相接,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在“每怜幽草人间少”一句中,诗人似乎在感叹人世间的喧嚣与稀缺的宁静,隐含对自然的向往与珍惜。

诗中提到的“子期钓水”之意,强调了才华的重要性,即使在山水之间,才华也不会被埋没。最后两句“断碑读罢添诗思,漫泼仙泉洗俗埃”,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敬重与对自然的感悟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追求清净和灵性的心志。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也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了陶成在清新自然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心旷能教胜境开:心情开阔,能让美好的景色展现无遗。
    • 亭亭天半倚楼台:高高的楼台仿佛倚靠在天空中,令人感到壮丽。
    • 每怜幽草人间少:对生长在幽静之处的草木表示怜惜,世间如此稀少。
    • 惯逐闲云谷口来:常常追随闲云,来到山谷的入口。
    • 康乐凿山难免癖:即使是隐士康乐,凿山开路也难免有些癖好。
    • 子期钓水岂无才:如同子期那样,钓鱼的才华不会被埋没。
    • 断碑读罢添诗思:读完断碑后诗思涌现。
    • 漫泼仙泉洗俗埃:洒下的仙泉洗去世俗的尘埃。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漫泼仙泉”比喻洗去世俗的烦恼。
    • 对仗:诗中出现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探讨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清新脱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 灵谷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幽草:代表着隐逸生活的稀缺与珍贵。
  • 空中楼台:象征着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 仙泉:象征着纯洁、清新的思想与灵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心旷能教胜境开”的意思是: A. 心情开阔,景色美好
    B. 心情忧郁,景色模糊
    C. 心情复杂,景色一般

  2. “每怜幽草人间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间的无奈
    B. 对自然的珍惜
    C. 对生活的思考

  3. “康乐凿山难免癖”中“癖”字的意思是: A. 癖好
    B. 习惯
    C. 特色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与诗人的感慨。
  • 《山居秋暝》 by 王维:表达了诗人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安详。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陶成的《游灵谷山》,两者都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的诗更侧重于理想的乌托邦,而陶成则强调在自然中获得的灵感与清新。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历代诗人传》
  • 《陶成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