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易台》

时间: 2024-12-29 17:48:10

点易台边路,荒荒蔓草茸。

能留太古石,犹有六朝松。

幽涧鸣寒筑,疏林阁远钟。

泉斋今不见,凭吊夕阳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易台边路,荒荒蔓草茸。
能留太古石,犹有六朝松。
幽涧鸣寒筑,疏林阁远钟。
泉斋今不见,凭吊夕阳春。

白话文翻译

在点易台旁的小路上,荒草丛生,蔓延着一片绿意。
能够保存下来的只有那古老的石头,仍然矗立着六朝时期的松树。
幽静的山涧中传来寒冷的水声,稀疏的树林里远处传来钟声。
如今的泉斋已经不见,只有在夕阳下凭吊往昔的春天。

注释

  • 点易台:古代名胜,具体位置不详。
  • 荒荒:形容草木茂盛、杂乱的样子。
  • 蔓草茸:指繁茂的野草。
  • 太古石:古老的石头,象征历史的久远。
  • 六朝松:指六朝时期(东吴、东晋、南朝等)留下的松树,寓意古韵。
  • 幽涧:指幽静的山涧。
  • 鸣寒筑:水流声如筑鸣,形容声音清冷。
  • 疏林阁远钟:稀疏的树林中传来的远处钟声。
  • 泉斋:指泉水边的小屋,象征隐逸之处。
  • 凭吊:凭借某个地方缅怀过去。
  • 夕阳春:夕阳下的春天,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安诗,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创作背景

《点易台》创作于清代,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人雅士追求隐逸生活,常常游览名胜古迹,寄情于山水之间。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点易台》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描绘点易台边的自然景观时,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过往的怀念。开篇的“点易台边路,荒荒蔓草茸”,以简短的笔触描绘了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野趣横生的感觉。接着提到的“太古石”和“六朝松”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淀,古老的石头和松树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显得苍劲挺拔,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幽涧鸣寒筑,疏林阁远钟”,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让读者感受到幽静与寒冷的气息,山涧流水的声音与远处的钟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最后的“泉斋今不见,凭吊夕阳春”则是一种深切的怀念和感慨,泉斋的消失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而夕阳映照下的春天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点易台边路:点易台的旁边小路,设定了诗的场景。
  2. 荒荒蔓草茸:描述周围环境的荒凉与自然生机。
  3. 能留太古石:古老的石头依然存在,象征历史的持久。
  4. 犹有六朝松:六朝时期的松树依然屹立,体现历史的延续。
  5. 幽涧鸣寒筑:山涧的水流声清脆而寒冷,营造出冷清的氛围。
  6. 疏林阁远钟:远处的钟声在稀疏的树林中回荡,显得遥远而空灵。
  7. 泉斋今不见:曾经的隐逸之地泉斋如今已无影踪。
  8. 凭吊夕阳春:在夕阳下缅怀过去的春天,感叹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历史的悠久与人生的无常。
  • 拟人:水声与钟声被赋予了“鸣”和“远”的特点,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历史的沉淀与生命的流逝”展开,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对无常的生命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点易台: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太古石:古老的沉淀,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变。
  • 六朝松:历史的见证,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 幽涧:宁静自然的象征,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
  • 夕阳春:象征着青春的流逝与美好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点易台所在的环境特点是? A. 繁华热闹
    B. 荒凉杂草丛生
    C. 人烟稀少
    D. 以上都有

  2. 填空题
    “幽涧鸣寒筑,疏林阁远钟”中,水声和钟声分别给人带来了____的感觉。

  3. 判断题
    《点易台》一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对/错)

答案

  1. B
  2. 清冷;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