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延翰下第归觐滁州》
时间: 2025-01-04 07:38: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裴延翰下第归觐滁州
作者: 赵嘏 〔唐代〕
失意何曾恨解携,
问安归去秣陵西。
郡斜杨柳春风岸,
山映楼台明月溪。
江上诗书悬素业,
日边门户倚丹梯。
一枝攀折回头是,
莫向清秋惜马蹄。
白话文翻译:
失意的人何曾恨过离别,
只希望安然归去秣陵的西边。
郡城的斜坡上,杨柳在春风中轻摇,
山影映照着楼台,明月照耀着溪水。
江边的诗书传承着他美好的志向,
日边的门前倚着丹色的梯子。
若是一枝花被攀折,回头看却是遗憾,
不要在清秋时节惋惜马蹄的匆匆。
注释:
- 失意:指失去功名、名利等,感到失落。
- 恨解携:恨别离,解携是指离别的意思。
- 秣陵:现在的南京,是作者故乡。
- 郡:指郡城。
- 杨柳春风岸:描绘春天柳树依依的美丽景象。
- 丹梯:指红色的梯子,象征高贵或希望。
- 惜马蹄:惋惜马的急行,指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嘏(约公元 667年-730年),字子美,唐代诗人,曾任翰林学士。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赵嘏在科举考试中落第后,心怀失落却又不乏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表现了对朋友裴延翰的送别之情,透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赵嘏对失意的冷静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首句“失意何曾恨解携”便点明了诗人对失落的看法,表达出一种豁达的心态,似乎在告诉朋友,失意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心态的调整。接着“问安归去秣陵西”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后面几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意境。春风、杨柳、明月、溪水,都是自然界中令人愉悦的元素,它们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期待。同时,诗中提到的“江上诗书悬素业”和“日边门户倚丹梯”,不仅表达了对文化的重视,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最后,结尾一句“一枝攀折回头是,莫向清秋惜马蹄”则是对人生的深刻哲理思考,提醒人们不要因失去而感到惋惜,要珍惜当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赋予了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失意何曾恨解携:失意的人为何要怨恨分离?
- 问安归去秣陵西:询问朋友的安好,希望他平安归去故乡。
- 郡斜杨柳春风岸:描绘郡城的美丽春景,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 山映楼台明月溪:山影倒映于溪水中,楼台在明月下显得格外美丽。
- 江上诗书悬素业:在江边的诗书传承着美好的文化事业。
- 日边门户倚丹梯:门前靠着红色的梯子,象征着希望与理想。
- 一枝攀折回头是:如果花枝被折,回头看则会感到遗憾。
- 莫向清秋惜马蹄:在清秋时节,不要惋惜马的匆匆行驶。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例如“杨柳春风岸”与“楼台明月溪”。
- 意象: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丰富的意象。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失意的理解、对友人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展开,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柔情与春天的生机。
- 明月:代表宁静与思念,同时也象征理想与追求。
- 丹梯:象征着希望与向上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失意”指的是什么?
- A. 成功
- B. 失落
- C. 快乐
答案:B
-
“郡斜杨柳春风岸”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 A. 秋景
- B. 春景
- C. 冬景
答案:B
-
诗的最后一句在表达什么情感?
- A. 惋惜
- B. 怀念
- C. 珍惜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赵嘏与王之涣:两人的诗作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思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与壮志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