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山》
时间: 2025-01-06 09:18: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基隆山
作者: 戴启文 〔清代〕
海上有重镇,厥地为台湾。
袤延数千里,四望云水环。
台北遥对台之南,险要爰有基隆山。
强虏忽启衅,称兵乃犯顺。
轮舶胜星驰,炮声作雷震。
麾军直上千仞冈,夺得昆崙思坐镇。
伟哉真将军,孤立无援兵。
出奇设险能以少许胜,一战而捷基隆平。
敌锋挫衄争先逃,如鸟兽散惊呼号。
功成未敢矜言劳,论功却比兹山高。
白话文翻译
海上有一座重要的城市,它的领土就是台湾。
这片土地延绵数千里,四面环绕着云水。
台北在基隆的南方遥遥相对,基隆山是险要的屏障。
敌人突然挑起事端,派兵来侵犯。
战船如同流星般快速,炮声如雷震般响起。
指挥我的军队直上千仞高冈,夺得昆仑思的坐镇。
伟大的将军啊,您孤立无援。
出奇制胜,能以少量的兵力获胜,一战就平定了基隆。
敌人锋芒被挫,争先逃跑,像鸟兽一般惊慌呼叫。
功成之后不敢自夸辛劳,论功时却比这山更高。
注释
- 厥:代词,指其、他的意思。
- 袤延:延绵、绵延的意思,形容地势广阔。
- 基隆山:位于台湾北部,是战略要地。
- 强虏:指外敌。
- 启衅:挑起事端。
- 轮舶:指船只。
- 千仞冈:形容高耸的山冈。
- 昆仑:指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高山,象征高大。
- 挫衄:挫败、受伤。
- 矜:自夸、自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启文,清代诗人,生活在清朝中后期,诗风雄浑,常以山河为题材,言志抒怀。他的作品多描绘边疆风貌与军事题材,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希望。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台海关系紧张之时,外敌入侵的威胁迫在眉睫。诗中通过描绘基隆山及其周围的地形,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以及对将士英勇作战的赞美。
诗歌鉴赏
《基隆山》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台湾防御形势的深刻认识和对将士们英勇奋斗的称赞。诗中开篇提到“海上有重镇,厥地为台湾”,点明了基隆的重要战略地位,强调了地理和军事的结合。接着,诗人描绘了广袤的台湾土地及其周围的云水,营造出一种壮阔的自然景观,象征着台湾的美丽与坚韧。
在描写敌人的侵略时,诗人使用了“强虏忽启衅,称兵乃犯顺”的句子,直言不讳,表现出对敌人行为的愤慨。同时,描绘敌军的“轮舶胜星驰,炮声作雷震”,生动地体现了战斗的紧迫感和激烈场景。
诗中对将军的描写尤为突出,“伟哉真将军,孤立无援兵”,表现出将军的英明果敢,以及在困境中的孤勇。最后,诗人总结战斗的胜利,功成之后却不自夸,反而以“论功却比兹山高”的谦逊态度,显示出将士们的英勇和对国家的忠诚。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英雄将士的崇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上有重镇,厥地为台湾:开篇指出台湾作为海上重要城市的地位。
- 袤延数千里,四望云水环:描写台湾的广袤和自然风光。
- 台北遥对台之南,险要爰有基隆山:强调基隆山的战略位置。
- 强虏忽启衅,称兵乃犯顺:描绘敌人突然挑起战争的情景。
- 轮舶胜星驰,炮声作雷震:生动形象地表现战争的紧迫感。
- 麾军直上千仞冈,夺得昆崙思坐镇:展现将军的英勇指挥。
- 伟哉真将军,孤立无援兵:赞美将军在逆境中的勇气。
- 出奇设险能以少许胜,一战而捷基隆平:强调将军的智慧与战斗的成功。
- 敌锋挫衄争先逃,如鸟兽散惊呼号:描写敌人溃败的情景。
- 功成未敢矜言劳,论功却比兹山高:表现将士们的谦逊与伟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敌锋挫衄争先逃,如鸟兽散惊呼号”体现了对仗工整的美感。
- 比喻:将炮声比作雷震,增强了战斗的紧迫感。
- 夸张:如“论功却比兹山高”,显示出功绩的伟大与将军的谦逊。
主题思想:全诗主要表达了对台湾防御的重视和对将军及士兵英勇作战的敬仰,体现了战争中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基隆山:象征坚不可摧的防御。
- 敌人:象征外来威胁与侵略。
- 将军:象征英勇与智慧的领导者。
- 云水:象征自然之美与广阔的胸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基隆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战略要地
- C. 陌生土地
- D. 文化传承
-
诗中提到的“强虏”指的是谁?
- A. 自己的军队
- B. 外敌
- C. 友军
- D. 无人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名作,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现乡愁与思念。
诗词对比: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与《基隆山》均表现了对国家的热爱与壮志,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壮丽,而后者则着重于军事与防御的主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台湾历史与文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