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潞公超然台次韵》

时间: 2025-01-06 13:43:16

我公厌富贵,常苦勋业寻。

相期赤松子,永望白云岑。

清风出谈笑,万窍为号吟。

吟成超然诗,洗我蓬之心。

嗟我本何人,麋鹿强冠襟。

身微空志大,交浅屡言深。

嘱公如得谢,呼我幸寄音。

但恐酒钱尽,烦公挥橐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公厌富贵,常苦勋业寻。
相期赤松子,永望白云岑。
清风出谈笑,万窍为号吟。
吟成超然诗,洗我蓬之心。
嗟我本何人,麋鹿强冠襟。
身微空志大,交浅屡言深。
嘱公如得谢,呼我幸寄音。
但恐酒钱尽,烦公挥橐金。

白话文翻译:

我朋友厌恶富贵,常常觉得追求功名利禄很苦。
希望能像赤松子那样,永远眺望白云的高峰。
清风吹来,心中畅快,万窍齐鸣,似在吟唱。
吟成这首超然的诗,洗净我心中的烦恼。
唉,我本来是什么人,像麋鹿一样,衣着简陋。
身子微弱而志向却很大,交情浅薄却常常深谈。
叮嘱朋友如能得到谢意,呼我时请多寄音信。
只怕酒钱不够,烦请朋友慷慨施舍。

注释:

  • 赤松子:传说中的道士,象征追求清静无为的理想生活。
  • 万窍为号吟:指心灵的畅快而自然的表达,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流淌。
  • 蓬之心:意指心灵如蓬草般飘荡,形容内心的不安和对自由的渴望。
  • 麋鹿:象征自由和野逸,与富贵的世俗生活形成对比。
  • 挥橐金:指挥手施舍金钱,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成就斐然,尤其擅长诗词、散文,风格豪放、清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表达了他对世俗富贵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诗的开头以“我公厌富贵”引入,直接表达了对世俗权利的反感,接着用“常苦勋业寻”来描绘追求功名的艰辛。苏轼通过对赤松子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在“清风出谈笑,万窍为号吟”中,诗人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

在后半部分,苏轼感慨自己“身微空志大”,虽然身处卑微却心怀壮志,体现了他内心的不平衡和对理想的追求。最后以“但恐酒钱尽,烦公挥橐金”收尾,带有幽默和自嘲的意味,表现出他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无奈与调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公厌富贵:直接揭示主题,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不满。
  • 常苦勋业寻:感叹追逐名利的苦楚。
  • 相期赤松子:寄托理想,向往清静的隐士生活。
  • 永望白云岑:希望能常常仰望高远的云端,象征着追求理想。
  • 清风出谈笑:描绘与友人相聚的轻松愉悦。
  • 万窍为号吟:表达心情畅快自然,似乎音乐在耳边回响。
  • 吟成超然诗:通过诗歌表达自己超然的心境。
  • 洗我蓬之心:希望通过诗歌洗净内心的烦恼。
  • 嗟我本何人:感慨自己出身卑微。
  • 麋鹿强冠襟:以麋鹿自喻,表达对世俗的超脱。
  • 身微空志大: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交浅屡言深:表明与友人虽然交情浅却能深谈。
  • 嘱公如得谢:寄托对朋友的期望。
  • 但恐酒钱尽:自嘲经济拮据。
  • 烦公挥橐金:希望朋友能够施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身微空志大”对照自我。
  • 对仗:如“清风出谈笑,万窍为号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吟成超然诗”,强调了诗的超脱和心境的洗涤。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厌倦,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友人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反映了苏轼作为一个文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松子:象征追求清静和隐逸的理想。
  • 白云岑:象征高远、理想的境界。
  • 清风:象征自然、自由的生活状态。
  • 麋鹿:象征朴素、自由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和潞公超然台次韵》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苏轼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赤松子”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清静的隐士生活
    • C. 功名利禄
    • D. 战争
  3. 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希望朋友能做什么?

    • A. 送他书籍
    • B. 多寄音信
    • C. 邀请他喝酒
    • D. 帮他找工作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赤壁赋》与《和潞公超然台次韵》均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但《赤壁赋》更注重历史感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苏轼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