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此诗为黄庭坚作?》

时间: 2025-01-06 08:17:15

巴俗深留客,吴侬但忆归。

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

东县闻铜臭,江陵换夹衣。

丁宁巫峡雨,慎莫暗朝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巴俗深留客,吴侬但忆归。
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
东县闻铜臭,江陵换夹衣。
丁宁巫峡雨,慎莫暗朝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巴山的风俗浓厚,留住了客人,而吴地的人只在思念归乡。虽然明白彼此难以沟通,但却并不是因为有隔阂。听说东县有铜臭味,江陵的人却换上了夹衣。希望在巫峡的雨中,注意不要让早晨的阳光变得暗淡。

注释:

字词注释:

  • 巴俗:指巴山地区的风俗。
  • 吴侬:指吴地(今江苏一带)的人,常用来形容其方言。
  • 铜臭:指铜器的气味,常用来形容贪财之人。
  • 江陵:古地名,今湖北省荆州市。
  • 夹衣:指较为轻便的衣服,适合温暖的天气。
  • 丁宁:小心谨慎的意思。
  • 巫峡:指巫山峡谷,气候湿润。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铜臭”一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金钱物质的厌恶和批判。
  • “巫峡”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象征着自然的美和人情的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也有细腻温婉。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贬谪,形成了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身处异地,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在诗中展露无遗。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开头两句通过描绘巴山的风俗和吴地的思乡情,展现了诗人对异乡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接着,诗人以“直知难共语”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沟通障碍的深切感受,似乎在暗示社会的隔阂与冷漠。

“东县闻铜臭,江陵换夹衣”,这两句则通过具体的物象描绘,反映了人们对物质的追逐和对生活状态的转换。铜臭象征着物质的贪婪,而夹衣则暗示生活的简朴与变化。最后的“丁宁巫峡雨,慎莫暗朝晖”,则是一种告诫,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和时光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关注,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社会世态的批判,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巴俗深留客:巴山地区的风俗使客人留连忘返。
  2. 吴侬但忆归:吴地的人只在思念着回家的路。
  3. 直知难共语:虽知道彼此难以交流。
  4. 不是故相违:并不是因为有故意的隔阂。
  5. 东县闻铜臭:听说东县有铜器的气味。
  6. 江陵换夹衣:江陵的人却换上了轻便的衣服。
  7. 丁宁巫峡雨:希望在巫峡的雨中小心谨慎。
  8. 慎莫暗朝晖:要注意不要让早晨的阳光变暗。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铜臭”来隐喻对物质的追求。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个人的思乡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难题以及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故乡的热爱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巴俗:象征着地方文化的深厚。
  • 铜臭:象征着物质主义和贪婪。
  • 巫峡雨: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人心的柔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侬”指的是哪个地方的人? A. 巴山
    B. 吴地
    C. 江陵
    D. 东县

  2. “铜臭”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物质的贪婪
    C. 自然的美
    D. 思乡情

  3. 诗的最后一句“慎莫暗朝晖”有什么含义? A. 要珍惜光阴
    B. 要注意安全
    C. 要避免争吵
    D. 要留住客人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苏轼的诗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时局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悲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