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8:04:29意思解释
行香子 其一
作者: 沈曾植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云起从东,云起从西。打蓬蓬大帝蓑衣。
鼍鸣是否,鹙秃来兮。总刈要晴,耕要雨,不舒齐。
巧语黄鹂,苦语鷤䳏。泥滑滑竹里鸡啼。
谁家祭酒,若个阇黎。任金刚眼,菩萨眼,一眯目蚩。
白话文翻译:
云从东边升起,又从西边升起。打着大帝的蓑衣。
听见鼍虫的鸣叫,不知鹙秃是否来。
总是希望天晴,耕地需要雨,难以调和。
黄鹂唱着巧妙的语调,鷤䳏发出苦涩的声音。
泥泞的竹林里,鸡在啼叫。
哪家在祭酒,哪个和尚在这里。
任凭金刚般的目光和菩萨的眼光,合上眼睛就像蚩。
注释:
- 云起: 云彩升起。
- 大帝: 指天帝或天神。
- 鼍鸣: 指蛙鸣,鼍是一种大型的蛙。
- 鹙秃: 一种鸟,可能指秃鹫等。
- 巧语黄鹂: 形容黄鹂的歌声清脆动听。
- 苦语鷤䳏: 形容鷤䳏的鸣叫声沉闷且不悦耳。
- 阇黎: 指和尚,古时对佛教僧人称呼的尊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曾植(1849年-1920年),清代诗人、书法家,生于江苏,晚清名士之一。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变革时期,沈曾植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沈曾植的《行香子 其一》以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感受,展现了自然与人生活的密切关系。诗中从云的升起到动物的鸣叫,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在云起之际,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既有对晴天的期待,也有对雨水的渴望,彰显了农人对天气的依赖和对生活的深思。通过对黄鹂与鷤䳏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与其间的苦涩,这种对比不仅生动形象,更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的最后,提到祭酒与阇黎,似乎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奈。整体来看,沈曾植的诗歌不仅在意象上构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还在情感上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深入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起从东,云起从西: 表达云彩在不同方向的升起,象征天气变化。
- 打蓬蓬大帝蓑衣: 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以神性,表现对天帝的崇敬。
- 鼍鸣是否,鹙秃来兮: 提出疑问,暗示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 总刈要晴,耕要雨,不舒齐: 反映了农民对天气的期待与生活的无奈。
- 巧语黄鹂,苦语鷤䳏: 通过对比,展现自然界的和谐美与苦涩。
- 泥滑滑竹里鸡啼: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气氛。
- 谁家祭酒,若个阇黎: 提出对人和神灵之间关系的思考。
- 任金刚眼,菩萨眼,一眯目蚩: 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拟人: 赋予云和鸟以人的情感。
- 对比: 黄鹂与鷤䳏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比喻: 用“金刚眼”和“菩萨眼”比喻人们的不同视角与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自然与生活的关系,表现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 象征变化、无常。
- 黄鹂: 代表美好、快乐的声音。
- 鷤䳏: 代表苦涩、忧郁的情感。
- 祭酒: 代表人与神灵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了什么?
- A. 快乐的声音
- B. 悲伤的经历
-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A
-
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生活的反思
-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B
-
诗中“鼍鸣”指的是什么动物?
- A. 鸟
- B. 蛙
- C. 虫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沈曾植的《行香子 其一》在意象上都有对自然的描绘,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沈曾植传》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