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竿修竹出篱梢,
卧听僧窗碧玉敲。
恼却诗翁谈韵事,
顿将诗兴一时抛。
白话文翻译
一千根修长的竹子从篱笆边伸出,
我躺在这里,听着僧人的窗前传来清脆的敲击声。
这声音让诗人感到恼怒,打断了他谈论诗韵的兴致,
一下子把他所有的诗兴都抛弃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竿:形容竹子数量多,竿为竹子的杆。
- 修竹:形容竹子高而直,修长的意思。
- 篱梢:篱笆的顶部或边缘。
- 卧听:躺着听,表示一种悠闲的状态。
- 僧窗:指僧人的窗子。
- 碧玉: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碧玉般的声音。
- 恼却:感到恼火。
- 诗翁:指热爱诗歌的人,诗人。
- 韵事:与诗歌韵律相关的事情。
- 顿将:突然就把…抛弃。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僧窗”与“碧玉敲”可以理解为对清静环境的描绘,反映出当时的僧人生活及与自然的和谐。诗人与僧人之间的对比,体现了世俗与清修的冲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安定,清代诗人,生平具体资料较少,主要以其诗作见称。诗风典雅,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登山之际,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诗兴与情绪变化。反映出诗人在日常生活与创作之间的挣扎。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安定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其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波动。开头以“千竿修竹出篱梢”描绘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景象,竹子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宁静。接着,诗人在这里卧听僧窗的敲击声,描绘了一个悠闲的场景,令人感受到一种淡然的心境。
然而,这种宁静很快被“恼却诗翁谈韵事”打破,诗人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情绪转向了恼怒与烦恼。诗中反映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脆弱,尽管自然的美景令其沉醉,但一旦受到打扰,便失去了创作的灵感与热情。“顿将诗兴一时抛”揭示了诗人在创作与生活中所面临的矛盾。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内心的波动,反映了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创作灵感的渴望。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表达,同时也让人思考艺术创作中不可控的外界因素对创作的影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竿修竹出篱梢:描绘出竹林的丰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 卧听僧窗碧玉敲:通过“卧听”表现出一种慵懒的心态,“碧玉敲”则增添了声音的清脆感。
- 恼却诗翁谈韵事:这里的“恼”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烦恼,突显出外界干扰对创作的影响。
- 顿将诗兴一时抛: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灵感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敲击声比作“碧玉”,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竹子、僧窗等意象交织,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外界干扰对内心创作的影响,表达了对宁静与创作灵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修竹:象征生命力与自然之美。
- 僧窗:代表清静的修行生活。
- 碧玉:象征清脆悦耳的声音,传达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竿修竹”指的是:
A. 一根竹子
B. 多根竹子
C. 竹子和篱笆
D. 竹子的颜色 -
“碧玉敲”描绘的是什么声音?
A. 响亮
B. 清脆
C. 沉闷
D. 微弱 -
诗人因何感到恼怒?
A. 外界的声音
B. 自然的美
C. 诗歌的韵律
D. 竹子的生长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安定的《九日登胶山绝顶十首 其七》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是描绘自然景色的作品,但安定更多地表现出对外界干扰的敏感,而王维则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情感基调上的不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解读空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