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汝水驱车马,扬鞭指翠屏。
泉声冲石落,鹤唳隔烟听。
远树连云淡,微风拂草青。
轩辕曾问道,留咏寄山灵。
白话文翻译:
汝水旁驱马而行,扬鞭指向翠绿的山屏。
泉水声响如同石头落下,鹤鸣声隔着烟雾传来。
远处的树木与淡淡的云彩相连,微风轻拂着青翠的草地。
轩辕曾在此问道,留下诗句寄托给山的灵气。
注释:
- 汝水:指汝水河,流经襄城的河流。
- 翠屏:形容青翠的山屏。
- 泉声:水泉流动的声音。
- 鹤唳:鹤的叫声。
- 轩辕:传说中的黄帝,古代的圣人。
- 山灵:山中的灵气或神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佟凤彩,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但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游历襄城石首山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对山水的向往与对道理的探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佟凤彩对襄城石首山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和谐。开头两句“汝水驱车马,扬鞭指翠屏”,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旅途的快乐,描绘出行车沿水而行的畅快与眼前翠绿山影的美丽。接下来的“泉声冲石落,鹤唳隔烟听”,用声音描写增强了环境的立体感,泉水的流动与鹤鸣声交织,仿佛让读者感受到这个地方的生动与灵气。
“远树连云淡,微风拂草青”,这两句则是对远景的描绘,远处的树木与淡淡的云彩相接,微风轻拂草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优雅的自然氛围。最后一句“轩辕曾问道,留咏寄山灵”,不仅引入了历史人物的典故,也将诗人的思考与自然的灵气结合,表达了对哲理的追求。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考,是一首颇具意蕴的山水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汝水驱车马:描述在汝水旁驱车而行,生动展示了旅途的情景。
- 扬鞭指翠屏:扬鞭指向翠绿的山屏,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 泉声冲石落:泉水从石头上流下的声音,生动形象,增添了景的动态感。
- 鹤唳隔烟听:鹤的叫声在烟雾中传来,增强了神秘感与远离尘嚣的意境。
- 远树连云淡:远处的树与淡淡的云相连,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感觉。
- 微风拂草青:微风轻轻拂过青翠的草地,描绘出自然的宁静与舒适。
- 轩辕曾问道:提到轩辕黄帝,暗指哲理的追求。
- 留咏寄山灵:留下诗句寄托给山中的灵气,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汝水驱车马,扬鞭指翠屏”,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泉声如同有生命般“冲石落”,给诗增添了生动性。
- 意象:通过“泉声”、“鹤唳”、“远树”等意象,构建出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也蕴含了对哲理与人生意义的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自然与真理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汝水:象征着流动与生命,代表着诗人旅途中的心情。
- 翠屏:代表自然美景,反映诗人对美的追求。
- 泉声:象征自然的声音和灵动,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鹤唳:代表高洁与自由,寄托了诗人的理想与情操。
- 远树:象征深远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沉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扬鞭指翠屏”中的“翠屏”指的是: A. 翠绿的山景
B. 翠色的水面
C. 翠绿的草地
D. 翠色的天空 -
“轩辕曾问道”中的“轩辕”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孔子
B. 黄帝
C. 老子
D. 荀子 -
诗中的主要意象是: A. 水与石
B. 鹤与云
C. 山与泉
D. 风与草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李白《庐山谣》:以豪放的风格展现山水的壮丽,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