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顾影真成踏雪鸿,萧然指爪任西东。
繇来此世皆羁旅,岂独今朝是寓公。
细雨角巾思有道,薄田秫米愧无功。
相过幸勿谈时事,两耳曾经一喝聋。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映照,仿佛如同踏雪的鸿雁,
心中清冷,随意指向东西方向。
自古以来,这世间都是漂泊之地,
难道今天的我才是这个寓公?
细雨洒落,角巾轻覆,思绪中似有道理,
然而薄薄的田地和稻米,心中却感到无功而愧。
相逢时请别谈时事,我的耳朵早已因一声喝斥而失聪。
注释:
- 顾影:回头看自己的影子。
- 踏雪鸿:比喻孤独而流浪的状态,鸿雁在雪中行走。
- 羁旅:漂泊、旅居的状态。
- 寓公:指寄居的客人,寓意对生活的无奈。
- 角巾:古代用以包头的布巾。
- 细雨:象征柔和的环境,内心的沉思。
- 秫米:一种稻米,暗指生活的贫瘠。
- 喝聋:形容对外界声音的无感,反映内心的隔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毓祺(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廷贞,号白云山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抒情。
创作背景:
《村寓》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的漂泊与孤独,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村寓》是一首抒发个人孤独与漂泊之感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喧嚣世界中的孤独和无奈。首联“顾影真成踏雪鸿”通过比喻传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理解,犹如鸿雁在寒冬中孤独地追逐,显现出一种淡淡的悲哀。接下来的“萧然指爪任西东”,更是突显出诗人对命运的无奈,随意而行,似乎已无所谓。
中间两句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强调“此世皆羁旅”,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漂泊与无常,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而“岂独今朝是寓公”则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命运的相对性,表明无论何时,都是在外漂泊的旅人。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希望在相逢时能少谈时事,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厌倦与隔绝,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的冷漠。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哲理,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与对现实的逃避,构成了一幅孤独而又深刻的生命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顾影真成踏雪鸿:
- “顾影”: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反映出孤独感。
- “踏雪鸿”:比喻在寒冷中孤独漂泊的状态。
-
萧然指爪任西东:
- “萧然”:形容清冷、孤寂的心境。
- “指爪任西东”:随意地指向东西,表达对生活的无奈。
-
繇来此世皆羁旅:
- “繇来”:自古以来,表明对时间的感慨。
- “皆羁旅”:世间的人都是漂泊者,人生如梦。
-
岂独今朝是寓公:
- “岂独”:难道仅仅是,现在的我。
- “寓公”:寄居的客人,指代漂泊的状态。
-
细雨角巾思有道:
- “细雨”:象征沉思的环境。
- “思有道”:心中似乎有道理,反映内心的哲学思考。
-
薄田秫米愧无功:
- “薄田”:薄弱的田地,隐喻生活的贫瘠。
- “愧无功”:心中感到无所作为的愧疚。
-
相过幸勿谈时事:
- “相过”:相逢。
- “幸勿谈时事”:希望相聚时不谈现实,反映对社会的厌倦。
-
两耳曾经一喝聋:
- “一喝聋”:形容因不满而对外界的声音失去感知,反映内心的隔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踏雪鸿”,形象地表现孤独的状态。
- 对仗:如“任西东”,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细雨、薄田等意象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愧疚。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漂泊的反思与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影:象征孤独与自我反思。
- 雪鸿:象征孤独漂泊的生命状态。
- 细雨:象征柔和的思考与内心的沉静。
- 薄田:象征生活的贫瘠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村寓》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黄毓祺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细雨”象征什么?
- A. 愉快的心情
- B. 沉思与内心的宁静
- C. 生活的繁华
-
“岂独今朝是寓公”中的“寓公”指代什么?
- A. 旅客
- B. 寄居者
- C. 富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黄毓祺《村寓》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内心世界的深思,但《村寓》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漂泊,而《山居秋暝》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毓祺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