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姑苏台)》
时间: 2025-01-19 12:26: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棹溯霜月,还过阖闾城。系船杨柳桥畔,吹袖晚寒轻。百尺层台重上,万事红尘一梦,回首几周星。风调信衰减,亲旧总凋零。认群峰,寻四塔,尘烟横。平生感慨,况逢佳处辄销凝。休说当时雕辇,不见后来游鹿,斜照水空明。猛把画阑拍,飞雁两三声。
白话文翻译:
一只孤舟逆流而上,在霜月的映照下,依然经过阖闾城。将船系在杨柳桥旁,轻轻吹动衣袖,感受晚上的寒意。重登百尺高台,人生的种种如同一场梦,回头望去,几颗星辰在天际闪烁。风调雨顺的日子已经减少,昔日的亲朋好友也都凋零。识别那群山,寻找那四座塔,烟尘弥漫。人生感慨良多,尤其在美好的地方更是令人沉醉。别再提当年的华丽车辇,已经看不到后来的游鹿,只见斜照水面,空灵明亮。猛然拍打画栏,听见两三声飞雁。
注释:
- 孤棹:孤独的船只。
- 溯霜月:逆流而上,月光照耀下的霜冷。
- 阖闾城: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历史上为吴国的都城。
- 系船:停船、靠岸。
- 杨柳桥畔:柳树旁的桥边。
- 百尺层台:高百尺的楼台。
- 红尘一梦:世间繁华如梦。
- 群峰:众多的山峰。
- 四塔:指某个特定的四座塔,可能为地标。
- 飞雁:指候鸟,象征孤独和思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鎡(生卒年不详),字君华,号惭愧,宋代诗人,擅长词,风格清新脱俗,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张鎡晚年,正值他回忆往昔,思考人生之际。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流露,反映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姑苏台)》是一首充满感慨和思索的词作,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事变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开篇的“孤棹溯霜月”,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在月光下独自航行的诗人心境。接着,诗人描绘了阖闾城的美丽与历史,象征着过往的繁华与现在的凋零。层台重上,暗示着对过去辉煌的追忆,而“红尘一梦”则意味着世事如梦,稍纵即逝。
随着诗句的展开,亲友的离去与风调雨顺的减少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更显得深沉。最后,“猛把画阑拍,飞雁两三声”再次回归到自然的描绘,飞雁象征着孤独与游子心情,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对过往的缅怀与对人生无常的思索,透过自然景象与人事变迁,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具有深厚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孤棹溯霜月:描绘出孤舟在寒冷霜月中逆流而上的孤独情景,象征着诗人的孤寂。
- 还过阖闾城:提及古城,增添历史感,表达对往昔的追忆。
- 系船杨柳桥畔:描绘靠船于柳树旁的静谧场景,象征着温柔与宁静。
- 吹袖晚寒轻:细腻描写晚风拂袖,感受寒意,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 百尺层台重上:重上高台,意象代表追忆与反思。
- 万事红尘一梦:人生如梦,寓意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风调信衰减:隐喻风调雨顺已不再。
- 亲旧总凋零:表现对昔日亲友的怀念与惋惜。
- 认群峰,寻四塔:探索山峰与塔楼,象征对过去的追寻。
- 平生感慨: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千。
- 况逢佳处辄销凝:在美好的景致中,诗人更感触动。
- 休说当时雕辇:不再提及昔日的华丽。
- 不见后来游鹿:象征失去的美好。
- 斜照水空明:描绘斜阳照水的美景,象征宁静与空灵。
- 猛把画阑拍:诗人突然的感慨与激情。
- 飞雁两三声:飞雁声声,象征孤独与思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强调其无常。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如“飞雁”、 “霜月”等,营造出浓厚的意境。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人事变迁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感慨的情绪。
意象分析:
- 孤棹:象征孤独与独立。
- 霜月:代表寒冷与清冷的情感。
- 阖闾城:历史的象征,反映往昔的辉煌。
- 杨柳:柔美与温柔的象征。
- 飞雁:代表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调歌头(姑苏台)》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鎡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阖闾城”代表什么?
- A. 一座古城
- B. 一种心情
- C. 一种植物
-
“万事红尘一梦”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爱情的渴望
- B. 对人生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张鎡的《水调歌头(姑苏台)》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达了对人生与自然的感悟,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后者则较为宏观,融入了政治与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