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 雨夜宿故市闷书》
时间: 2024-09-19 20:56: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梅花引 雨夜宿故市闷书》 ——樊增祥 〔清代〕
卧闻楼鼓已三敲。夜迢迢。雨潇潇。恰似真珠红酒滴春槽。竹屋矮窗人一个,卧还起,拥薰炉,似那宵。那宵那宵。太无聊。墨初调。香半焦。睡也睡也,睡不稳自煮松涛。多分野梅红绽小溪桥。欲踏霜桥寻梦去,怕飞雨,溅寒香,湿袖貂。
白话文翻译
我躺在床上,听到楼上的鼓声已经敲了三下。夜色漫长,雨声淅淅。就像红酒滴落在春槽里的珍珠。竹屋的矮窗外,只有我一个人,躺着又起身,抱着香炉,想起那夜。那夜,那夜,真是无聊。墨汁刚调好,香气也半焦了。睡着也睡着,却无法安稳地煮松涛。田野里的梅花在小溪桥上绽放。想跨过霜桥去寻梦,却怕飞雨,会溅湿寒香,弄湿我的貂皮袖子。
注释
- 楼鼓:指楼阁上的鼓声,通常用来报时。
- 迢迢:形容夜晚悠长而遥远。
- 潇潇:形容雨声的细腻。
- 真珠红酒:比喻雨滴,形象生动。
- 薰炉:指香炉,用于焚香。
- 松涛:指松树的风声。
- 霜桥:指覆盖霜的桥,具有一种清冷的意象。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与春天、希望相联系。
- 貂:貂皮是一种奢侈品,象征着富贵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作品多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细雨绵绵的夜晚,作者身处故地,感慨往昔,情感丰富,展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过往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词展现了诗人孤独且细腻的内心情感。开篇以“卧闻楼鼓已三敲”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景,鼓声在夜空中回荡,令人感到时间的流逝。接着通过“夜迢迢,雨潇潇”描绘出雨夜的氛围,恰到好处地渲染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无聊。
“恰似真珠红酒滴春槽”,这一比喻极为生动,将细雨与珍珠、红酒相联系,给人以美的享受,突显出诗人在雨夜中的感伤与惆怅。后文提到的“竹屋矮窗”和“拥薰炉”,则进一步加强了孤独的气氛,诗人身处幽静的环境中,内心的孤寂愈发凸显。
最后,诗人对梅花的描写,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但“怕飞雨,溅寒香,湿袖貂”,则是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出在追寻美好与面对现实间的纠结。这首词不仅仅是对雨夜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孤独和梦境的深刻反思,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卧闻楼鼓已三敲:我躺着听到楼上的鼓声已经敲了三下,暗示时间的流逝。
- 夜迢迢,雨潇潇:夜晚漫长,雨声细腻,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恰似真珠红酒滴春槽:比喻雨滴如珍珠般清澈,展现出雨夜的美丽。
- 竹屋矮窗人一个:描述自己独处的环境,增加孤独感。
- 卧还起,拥薰炉:起身后抱着香炉,体现诗人内心的无聊与迷茫。
- 那宵那宵,太无聊:反复强调无聊的感受,加重情绪的表达。
- 墨初调,香半焦:墨汁刚调好,香气也变得半焦,象征着内心的不安。
- 睡也睡也,睡不稳自煮松涛:即使想要入睡,也无法安稳,内心如松涛般翻涌。
- 多分野梅红绽小溪桥:田野中的梅花在小溪桥边绽放,象征希望。
- 欲踏霜桥寻梦去:想要踏上霜桥去追寻梦境。
- 怕飞雨,溅寒香,湿袖貂:却又害怕雨水溅湿了衣袖,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真珠红酒滴春槽”,生动形象。
- 排比:如“睡也睡也,睡不稳自煮松涛”,增强了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夜迢迢,雨潇潇”,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孤独的雨夜,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构成了丰富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孤独、思考和内心的波动。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
- 竹屋:象征诗人的隐居生活,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 霜桥:象征梦想与现实的交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樊增祥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墨初调,香半焦”中“香半焦”的意思是什么?
- A. 香气很浓
- B. 香气变淡
- C. 香气烧焦
- D. 香气清新
-
诗中提到的“霜桥”象征什么?
- A. 现实
- B. 梦想
- C. 孤独
- D. 生命
答案
- B
- C
- B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以上内容为对《江城梅花引 雨夜宿故市闷书》的解析与学习材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