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咏水仙花》

时间: 2025-01-14 12:22:07

蕙畹兰丛泥不涅。

潇湘飞下烟波窟。

清浅移根冰影坼。

疏疏叶。

檀心细吐香如缬。

隔浦美人愁一别。

屏山曲几成幽绝。

十二碧阑斜受月。

熏炉歇。

暗窗冷透梅花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蕙畹兰丛泥不涅。潇湘飞下烟波窟。清浅移根冰影坼。疏疏叶。檀心细吐香如缬。隔浦美人愁一别。屏山曲几成幽绝。十二碧阑斜受月。熏炉歇。暗窗冷透梅花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仙花的优雅和清丽,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感伤。诗中写蕙草和兰花在泥中成长,暗示了它们的洁净与高雅;潇湘之水飞流而下,赋予了花朵一种生机与活力;在冰冷的水面上,水仙的根部轻轻移动,形成了美丽的身影。稀疏的叶子如同檀香细腻地散发着香气,隔岸的美人因离别而愁苦,屏山的曲折似乎让人感到幽静的绝境;月光斜洒在碧色栏杆上,熏炉的香气已然消散,暗窗外透进来的冷气则是梅花雪的清冷。


注释

字词注释

  • 蕙畹:蕙草的丛生地。
  • 潇湘:指潇湘河,代表水的意象。
  • 冰影:冰冷的水面上的影子。
  • 檀心:指水仙的花心,暗示其芬芳。
  • 隔浦:与岸相隔,意指遥远的距离。

典故解析

  • “隔浦美人愁一别”:借用古代美人离别的典故,表达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皞日,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多呈现出清新、婉约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水仙花流行的时期,诗人以水仙花为题材,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渔家傲·咏水仙花》以水仙花为中心,展现出一种清丽脱俗的美感。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将水仙花置于自然的环境中,使其形象更加生动。诗的开头“蕙畹兰丛泥不涅”以蕙草和兰花的高洁,暗示了水仙的纯净与清香,承载了自然的灵气。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潇湘飞下烟波窟”将水的流动与花的生长巧妙结合,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从自然走入内心,借用“隔浦美人愁一别”来传达离别的惆怅,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而最后几句“熏炉歇,暗窗冷透梅花雪”则用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内心的感受紧密联系,形成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整首诗不仅充满了自然的气息,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蕙畹兰丛泥不涅:蕙草和兰花在泥土中生长,暗示它们的高洁和不染尘埃。
  2. 潇湘飞下烟波窟:潇湘河水流下,形成烟波浩渺的景象,象征着生动与活力。
  3. 清浅移根冰影坼:水仙的根轻轻移动,形成水面上的冰冷影子,展现出水的清透。
  4. 疏疏叶:水仙的叶子稀疏,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氛围。
  5. 檀心细吐香如缬:水仙的花心散发着细腻的香气,仿佛如缬纹般美丽。
  6. 隔浦美人愁一别:借美人离别来表达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
  7. 屏山曲几成幽绝:屏山的曲折让人感到一片幽静。
  8. 十二碧阑斜受月:月光斜洒在碧色栏杆上,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9. 熏炉歇:熏香的炉子熄灭,象征着香气的消散。
  10. 暗窗冷透梅花雪:窗外透进的冷气与梅花雪交织,带来一种清冷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美人”比喻水仙花的美丽。
  • 拟人:水仙花仿佛有生命,能够感受到离别的愁苦。
  • 对仗:整首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比和和谐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自然,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感伤。通过水仙花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命之美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仙:象征高洁、清新,是自然美的代表。
  • 梅花:常象征坚韧与清冷,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碧阑:象征宁静与优雅,形成一种静谧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蕙畹”指的是什么?

    • A. 兰花
    • B. 蕙草
    • C. 树木
  2. “隔浦美人愁一别”中的“美人”象征着什么?

    • A. 佳人
    • B. 水仙花
    • C. 自然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欢快
    • B. 愁苦
    • C. 激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沈皞日的《渔家傲·咏水仙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是描写自然之美,但前者更侧重细腻的描写,后者则多了几分抒情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沈皞日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