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灯檠花》

时间: 2025-01-19 15:32:11

老死儒生习未除,残膏分得燎原馀。

一枝冷焰摇清夜,要读生前未了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死儒生习未除,
残膏分得燎原馀。
一枝冷焰摇清夜,
要读生前未了书。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儒生直到临终时仍未能摆脱旧习,他所留存的残余知识如同余火般微弱。夜深人静时,他手中的一枝冷焰摇曳着,仿佛在诉说他生前未能完成的读书之愿。

注释:

  • 老死:指年老而死,强调时间的流逝和老者的无奈。
  • 儒生:指学习儒家经典的人,通常指读书人。
  • 习未除:指老者仍然抱有旧习,未能摆脱。
  • 残膏:指剩余的油脂或蜡,隐喻老者的知识与积累。
  • 燎原馀:比喻残余的火焰,形容其微弱而不再旺盛。
  • 冷焰:指火焰的温度已冷却,象征着衰退与无力。
  • 摇清夜:在宁静的夜晚摇曳,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气氛。
  • 未了书:表示生前未能完成的学问或读书的愿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儒生”反映了宋代对于教育和儒家思想的重视。“残膏”则可联想到古代夜晚用油灯照明的情景,象征着知识的微弱和未竟的事业。诗的情境通过“摇清夜”营造出一种孤独且思考的氛围,表现出对未完成理想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缪鉴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北宋,卒于南宋,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见长,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创作背景:

《鬼灯檠花》创作于缪鉴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一生学术追求的回顾与思考。诗中表现出一种对旧习难以摆脱的无奈,以及对未完成学业的遗憾,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慨。

诗歌鉴赏:

《鬼灯檠花》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诗中通过老儒生的形象,传达了对生命及知识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老死儒生习未除”,直接点出老者的身份以及他所面临的困境:年迈而未能摆脱旧习,折射出人们在生活中对传统与变革之间的挣扎。随后的“残膏分得燎原馀”则以生动的比喻展示了他所掌握的知识已是微不足道,暗示着知识的流失与衰退。

“一枝冷焰摇清夜”描绘了宁静的夜晚,冷焰的摇曳不仅是一种视觉的美感,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映射,象征着老者内心的孤寂与思考。“要读生前未了书”则是对未竟事业的感慨,表明他对于未能完成的学业的遗憾,亦是对后世的期许。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哀伤与思索,蕴含着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我生命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死儒生习未除:老去而死的儒生依然未能摆脱旧有的习惯,强调了他对传统的依恋。
  2. 残膏分得燎原馀:仅存的知识如同残余的蜡油,只能微弱地照亮,暗示知识的流逝。
  3. 一枝冷焰摇清夜:冷焰在夜空中摇曳,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孤独的氛围。
  4. 要读生前未了书:表达了对未完成学业的遗憾,体现出对知识的渴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知识比喻为“残膏”,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知识的流失。
  • 拟人:冷焰的摇曳仿佛在诉说,赋予了无生命的物象以情感。
  • 对仗:诗中上下句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生命的反思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诗人在面对人生的无常时,表现出对未完成理想的遗憾与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儒生:象征着传统文化与学术追求。
  • 冷焰:象征着微弱的知识与内心的孤寂。
  • 清夜:代表宁静的环境,反映出思考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死儒生习未除”意指什么?

    • A. 儒生很年轻
    • B. 儒生年老而未能改变旧习
    • C. 儒生已完全改掉旧习
    • D. 儒生未曾学习
  2. “一枝冷焰摇清夜”中的“冷焰”象征什么?

    • A. 热情
    • B. 知识的微弱
    • C. 新的开始
    • D. 生活的希望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反思与遗憾
    • C. 忧伤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现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 王维《鹿柴》:反映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缪鉴《鬼灯檠花》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知识的追求和未竟之愿,后者则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别离的哀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