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
水远山远。斜照晚。画桥西。帘篆悄,黄鸟背人啼。去路梦中迷。俳佪。陡闻邻马嘶。讶郎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遥远的水山景象,傍晚的斜阳洒在画桥的西边。帘幕轻轻卷起,黄鸟在后面悲鸣。回家的路在梦中迷失,忽然听到邻家的马嘶,惊讶于你的归来。
注释
- 水远山远:形容景色遥远,水和山都在远方,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 斜照晚:指夕阳西下,阳光斜照,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 画桥西:指画桥位于西侧,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
- 帘篆悄:帘子轻轻卷起,静悄悄的,体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黄鸟背人啼:黄鸟在背后鸣叫,给人一种孤独感和思念感。
- 去路梦中迷:回家的路在梦中模糊,表达了对归途的渴望与迷茫。
- 俳佪:指徘徊、游荡,表现出一种无所归属的感觉。
- 陡闻邻马嘶:突然听到邻家的马在嘶鸣,惊讶于归来的声音。
- 讶郎归:对爱人归来的惊讶与喜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玉衔(生卒年不详),清代词人,擅长词作,以细腻而深情的作品著称。其作品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
创作背景
《诉衷情》创作于清代,当时的社会环境较为动荡,文人常常借助诗词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此词描绘了对归途的迷茫和对爱人的思念,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诉衷情》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整首词以“水远山远”的开头,便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孤独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的地方,水与山的距离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隔阂。
“斜照晚”一句,夕阳的余晖照在画桥之上,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温暖,却也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帘篆悄,黄鸟背人啼”,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了一种静谧的氛围,黄鸟的鸣叫在背后回荡,似乎在诉说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去路梦中迷”一句,表达了归路的迷茫与不确定,仿佛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而“陡闻邻马嘶,讶郎归”则带来了情感的转折,突然听到邻家的马嘶声,令词人惊讶于爱人的归来,这一情感的转变让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充满了期待与惊喜。
总体而言,杨玉衔的《诉衷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出一幅瑰丽而又蕴含深意的画面,值得细细品味与反复推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远山远:开篇即引入远景,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孤独的氛围。
- 斜照晚:夕阳的余晖给人温暖,但又伴随着落日的哀伤。
- 画桥西:特定地点的描绘,使得意境更为具象。
- 帘篆悄:轻声细语,展现出静谧的环境。
- 黄鸟背人啼:鸟鸣背后,透露出孤独与思念。
- 去路梦中迷:人生的归途在梦中模糊,体现内心的迷惘。
- 俳佪:无所归属的徘徊,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 陡闻邻马嘶:突如其来的声音,打破宁静,带来惊喜。
- 讶郎归:对爱人归来的惊讶与期待,情感的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物与情感相结合,使描写更具感染力。
- 拟人:黄鸟的鸣叫仿佛在诉说情感,增添了情感深度。
- 对仗:词句工整,增强了韵律感,使整首词更为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词主要表达了对归途的迷茫与对爱人的思念,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了人们在孤独中渴望亲近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遥远与孤独。
- 山:代表自然的广阔与人心的高远。
- 黄鸟:象征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 邻马:代表归来的希望与惊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远山远”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开心
- B. 孤独
- C. 兴奋
-
“黄鸟背人啼”中的黄鸟象征着什么?
- A. 思念
- B. 友谊
- C. 幸福
-
诗的最后一句“讶郎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惊讶与喜悦
- C. 忧伤
答案
- B. 孤独
- A. 思念
- B. 惊讶与喜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孤独,但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而杨玉衔的《诉衷情》则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上更为突出,展现出广袤的自然背景与内心的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杨玉衔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