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和香 黄三出所藏元刊文信国集杜诗属题盖囗中作也感而赋此》

时间: 2025-01-07 18:34:51

正气歌成诗更烈。

字字悲宫阙。

石烂海枯心不歇。

谁得及、铮铮铁。

一卷麻沙精妙绝。

来历犹能说。

我欲读之喉更咽。

君试看、斑斑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气歌成诗更烈。字字悲宫阙。石烂海枯心不歇。谁得及铮铮铁。一卷麻沙精妙绝。来历犹能说。我欲读之喉更咽。君试看斑斑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气势更显激昂,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悲伤与感慨。即使石头崩裂、海水枯竭,我的心依然不屈不挠。谁能与这铮铮的铁骨相比?那一卷写满麻沙的诗作是多么的精妙绝伦,它的来历仍然可以追溯。我想要细细品读,喉咙却因激动而哽咽。你来看看那斑斑的血迹。

注释

  1. 正气歌:指的是一种表达正直气节的诗歌,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作品。
  2. 宫阙:指皇宫,象征权力与地位。
  3. 铮铮铁:形容坚强的意志,象征不屈的精神。
  4. 麻沙:一种细腻的材料,可能指代书卷或文笔的细腻。
  5. 斑斑血: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鼎芬(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国家、民族的强烈情感,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怀。梁鼎芬的诗风常常结合了个人的情感与广阔的社会背景,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可能与当时的社会动荡、国家兴亡有关。诗人在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个人命运的无奈时,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守。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开头“正气歌成诗更烈”点明了诗的主题,强调了正义的力量和诗歌的激昂情感。接下来的“字字悲宫阙”表明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所承受的情感冲击,字句间流露出悲伤与愤怒的交织。

“石烂海枯心不歇”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尽管外界环境再如何恶劣,他的内心依然坚定。这里,诗人运用自然的意象来象征人类的生存状态,强调了内心的坚定与不屈。

“谁得及铮铮铁”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象征着理想与信念的坚定。诗人在此使用了比喻手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出与世俗的冲突与抗争。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着强烈的共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殷切期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正气歌成诗更烈:指的是正直的气节在诗中表现得更加激烈。
  2. 字字悲宫阙:每一个字都带有对权力与地位的悲叹。
  3. 石烂海枯心不歇:即使自然都崩坏,我的心依然不屈。
  4. 谁得及铮铮铁:没有人能比得上我这种坚定的精神。
  5. 一卷麻沙精妙绝:这一卷书写得极为精妙,无与伦比。
  6. 来历犹能说:它的来历仍然可以追溯。
  7. 我欲读之喉更咽:我想要读这首诗,心中却愈加激动。
  8. 君试看斑斑血:你来看看我内心的痛苦与牺牲。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铮铮铁”形容意志的坚定。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极端的自然现象表达内心的坚定。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正义与理想坚定不移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传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正气:象征道德与正义的力量。
  2. 宫阙:代表权力与地位,暗示对统治者的控诉。
  3. 石烂海枯:象征自然的毁灭,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4. 斑斑血:意象深刻,代表着牺牲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正气歌成诗更烈”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刺激
    • C. 坚定
    • D. 恐惧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石烂海枯心不歇”意在表达诗人的__

  3. 判断题: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对/错)

答案

  1. C
  2. 坚韧不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梁鼎芬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个体内心的挣扎与社会的责任感,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