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引 豆粥》
时间: 2025-01-04 07:47: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波引 豆粥
作者: 赵熙
一盂花乳。小厨净玉纤自煮。豆秸红处,绿阴泼庭午。
雪色糁云子,菜把新含风露。片时香嫩琼酥,翠匙滑,佐瓜瓠。
滹沱夜渡。者风味时一领取。野人清趣,笑冰雪中苦。
何须问丹鼎,此即淮南家务。万一春卖蓝桥,乞作仙杵。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一碗花乳似的豆粥。在小厨房中,洁净如玉,细致地慢慢煮着。豆秸的红色在阳光下映衬,绿荫洒在午后的庭院。
雪白的米粒如云,菜叶新鲜如露水。片刻的香气和细腻的口感,翠绿色的勺子顺滑地搅拌着,配着瓜和瓠。
滹沱河的夜晚渡口,正是这种风味的最佳时机。乡间人们的清新趣味,嘲笑着冰雪中的艰辛。
何必去问炼丹的秘诀,这正是淮南的家常饭事。若是春天能在蓝桥出售,就求得一根仙杵。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乳:指豆粥的颜色和质地,形似花乳,细腻而润滑。
- 净玉:形容小厨的洁净。
- 豆秸红处:豆秸的颜色在阳光下显得红亮。
- 糁:煮米或磨米,细小的米粒。
- 琼酥:形容豆粥的细腻和香气。
典故解析:
- 淮南家务:指的是淮南地区的家常饮食,表明了一种平凡而自然的生活方式。
- 丹鼎:古代炼丹用的器具,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诗中提到是为了强调生活的简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熙(约1680-1760),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追求真情实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喧嚣的背景下,寻求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诗中描写了豆粥这一家常美食,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清波引 豆粥》是一首极具生活气息的诗,赵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一碗普通的豆粥升华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诗的开头便以“花乳”形象地描绘了豆粥的细腻,使人感受到一种柔和的美感。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小厨房的洁净与宁静,以及在阳光照耀下,豆秸红色与绿荫相映成趣的场景,呈现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家庭氛围。
诗中提到的“雪色糁云子”,生动地描绘了米粒的洁白,结合“菜把新含风露”,让人仿佛嗅到了菜香与露水的清新,构建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活的哲思,提到“何须问丹鼎”,表达了对炼丹术和长生不老的淡漠,强调简单的家常饮食更能带来生活的快乐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令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盂花乳:开头使用比喻,将豆粥比作“花乳”,强调其细腻的质感。
- 小厨净玉纤自煮:描绘小厨房的洁净,暗示对生活的精致追求。
- 豆秸红处,绿阴泼庭午:通过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视觉效果。
- 雪色糁云子:形象地描绘米粒,喻意其洁白。
- 片时香嫩琼酥:传达出豆粥的香气和口感。
- 滹沱夜渡:提及特定的地方,增加了诗歌的地域特色。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乳”比喻豆粥,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豆秸红处,绿阴泼庭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排比:如“雪色糁云子,菜把新含风露”,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简单生活的赞美。诗人在日常的饮食中发现了生活的乐趣,表达了对家常菜的珍视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豆粥:象征着简单、平凡的生活。
- 小厨:代表温暖的家庭环境。
- 绿阴、雪色: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纯洁。
- 风露:寓意自然的滋润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豆粥在诗中被比作什么?
A. 花乳
B. 雪色
C. 绿阴
D. 菜把 -
“何须问丹鼎”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炼丹术的崇拜
B. 对家常饮食的珍视
C. 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D.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提到的“滹沱夜渡”是什么意象?
A. 自然景观
B. 家庭环境
C. 饮食文化
D. 生活哲学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现饮酒的豪情与对生活的热爱。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描写草的生长,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赵熙 vs. 陶渊明:赵熙的生活气息浓厚,陶渊明则更多表现隐逸与对自然的陶醉。两者在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与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赵熙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选》
以上内容为《清波引 豆粥》的详细解析和学习资料,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