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遐方怨 其二》
作者: 周岸登 〔清代〕
花唾碧,泪珠红。裥衩仙裙,绛河春潮波不通。甃苔凄映绮疏栊。石华谁揽袂,问修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花瓣如青翠的唾液,泪珠似红色的琼浆。轻薄的仙裙在春潮中如绛河般无法流通。青苔凄凉地映衬着那疏朗的窗格。是谁在石头旁把手袖轻挽,向我询问容颜的美丽?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唾:比喻花瓣的颜色,青翠如唾液。
- 泪珠红:形容泪水如红色珍珠般晶莹。
- 裥衩:指轻薄的衣裙。
- 绛河春潮:比喻春天的河水流动,颜色鲜艳。
- 甃苔:指青苔铺就的地面。
- 凄映:凄凉的映照。
- 绮疏栊:形容窗格的华丽与稀疏。
- 石华:指石头的华美,象征静谧而美丽的环境。
- 袂:指衣袖,常用来比喻柔美的姿态。
- 修容:意指容颜的修饰与美化。
典故解析: “绛河”可引申为美丽的事物,常用于描绘春天的美景;而“石华”则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象征着坚固与美丽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遐方怨》作为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恋情的思念与怨愤,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爱情与美的追求,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花唾碧,泪珠红”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悲伤的氛围。诗中“裥衩仙裙,绛河春潮波不通”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美丽与情感的阻隔,暗示着爱情的无奈。接着“甃苔凄映绮疏栊”则营造了一种清冷的环境,与前面的热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石华谁揽袂,问修容”引发对美的追求与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形象的向往与不安。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融入了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唾碧,泪珠红: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表现出花的美丽与泪的悲伤,暗示了情感的复杂。
- 裥衩仙裙,绛河春潮波不通:形容轻盈的衣裙在春潮中无法流动,象征着无法实现的爱情。
- 甃苔凄映绮疏栊:青苔映衬着华丽的窗格,渲染出一种凄凉的美感。
- 石华谁揽袂,问修容:思考谁在这静谧中问及美丽,反映对美的渴望和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唾碧”与“泪珠红”,用物象引发情感联想。
- 对仗:如“裥衩仙裙,绛河春潮”,形成音韵的美感。
- 拟人:将自然物象赋予人类情感,增强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爱情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爱情时的无奈与渴望,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与青春。
- 泪:代表思念与悲伤。
- 裥衩仙裙:象征轻盈与自由的追求。
- 绛河春潮: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波动。
- 甃苔:象征稳定与坚固的内心。
- 石华:代表静谧与美丽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花唾碧”的意思是什么?
A. 花瓣翠绿
B. 花瓣鲜红
C. 花瓣干枯
D. 花瓣凋谢 -
“绛河春潮”的比喻意指:
A. 春天的热情
B. 春天的宁静
C. 春天的忧伤
D. 春天的繁华 -
诗中的“石华”象征着:
A. 坚固
B. 美丽
C. 生命
D. 以上皆是
答案:
- A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红楼梦》
诗词对比:
- 比较周岸登的《遐方怨》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内心情感的表达,但周岸登更为细腻,而李白则豪放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