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晚归简齐侍郎次风杭编修大宗》

时间: 2025-01-04 15:38:55

杳杳昏钟隔浦清,夕阳欲下断霞明。

鸟归疏柳禅镫上,人散回塘钓艇横。

云树萧疏藏野寺,烟波迢递绕江城。

习池不共山公赏,独对寒流待月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杳杳昏钟隔浦清,
夕阳欲下断霞明。
鸟归疏柳禅镫上,
人散回塘钓艇横。
云树萧疏藏野寺,
烟波迢递绕江城。
习池不共山公赏,
独对寒流待月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湖畔景象。远处传来了模糊的钟声,水面清澈宁静。夕阳即将落下,天空中残留的晚霞闪烁着光辉。归鸟飞回稀疏的柳树下,渔人纷纷收拾钓具,返回小船横靠在塘边。远处的云树稀疏,掩映着一座隐秘的山寺,烟雾缭绕的波涛环绕着江城。习惯在这里与山公赏景的我,此时却独自面对寒流,等待月亮升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杳杳:形容声音遥远而清晰。
  • 昏钟:傍晚时分的钟声。
  • 疏柳:稀疏的柳树。
  • 禅镫:指佛教中用来点燃的灯,暗示禅意。
  • 钓艇:钓鱼的小船。
  • 云树萧疏:云和树木稀疏,描绘出空旷的景象。
  • 习池:习惯的池塘。

典故解析:

  • 山公:指隐士或高士,常用来象征高洁的生活态度。
  • 寒流待月生:表达对月亮的期待,也暗示孤独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昶,清代诗人,以工整的诗词和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对自然的热爱。在喧嚣的社会中,诗人向往宁静的湖畔生活,表现了对自我内心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湖中晚归》是一首典雅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黄昏时分的湖面景色呈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篇“杳杳昏钟隔浦清”,用“杳杳”二字勾勒出一种幽远的意境,钟声在宁静的水面上回荡,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接下来,夕阳欲下的描绘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色彩,晚霞的光辉与归鸟的飞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黄昏画卷。

整首诗以“归”字为线索,从鸟归、人与艇的散去,到诗人独自面对寒流,构架了一种从热闹到宁静的转变,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思索。尤其最后一句“独对寒流待月生”,不仅表达了对月亮的期待,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杳杳昏钟隔浦清”:钟声幽远,水面清澈,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2. “夕阳欲下断霞明”:夕阳西下,残霞照亮了天空,展现了黄昏的美丽。
  3. “鸟归疏柳禅镫上”:归鸟栖息在稀疏的柳树上,给人以宁静感。
  4. “人散回塘钓艇横”:人们散去,钓船横靠,形成一种静谧的画面。
  5. “云树萧疏藏野寺”:云和树木稀疏,隐蔽着一座山寺,增添了神秘感。
  6. “烟波迢递绕江城”:烟雾缭绕、波涛环绕,描绘出一幅广阔的自然景观。
  7. “习池不共山公赏”:习惯在此赏景的我,与山公的隔阂突显了孤独。
  8. “独对寒流待月生”:在寒冷的水流中,独自等待月亮升起,表达了内心的期待与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 对仗:如“鸟归疏柳”与“人散回塘”,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湖中黄昏的景象,探讨了孤独、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内心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生命的流逝与美好的回忆。
  • 鸟归:代表归属与宁静,暗示人类对安宁生活的追求。
  • 寒流:象征孤独与冷清,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
  • 月亮:象征希望与梦想,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是哪个时刻的景象?

    • A. 早晨
    • B. 黄昏
    • C. 正午
    • D. 夜晚
  2. “杳杳”一词主要描述了什么?

    • A. 热闹
    • B. 远离
    • C. 清晰
    • D. 喧嚣
  3. 诗中提到的“山公”代表什么?

    • A. 朋友
    • B. 隐士
    • C. 渔夫
    • D. 官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柳宗元《江雪》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昶的《湖中晚归》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侧重于山的静谧,而王昶则强调了湖的宁静与归属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昶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