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景堂》

时间: 2025-01-19 20:10:12

公外捐尘虑,闲中见物情。

蕉花红炬密,竹节粉环轻。

燕泊帘钩语,蜂寻笔架鸣。

静能知此趣,吃吃笑劳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景堂 文同 〔宋代〕 公外捐尘虑,闲中见物情。 蕉花红炬密,竹节粉环轻。 燕泊帘钩语,蜂寻笔架鸣。 静能知此趣,吃吃笑劳生。

白话文翻译:

在公务之外抛开尘世的忧虑,在闲暇中观察万物的情态。 芭蕉花像密集的红烛,竹节上粉白的环轻轻摇曳。 燕子停在帘钩上呢喃细语,蜜蜂在笔架旁嗡嗡作响。 只有在宁静中才能体会到这种趣味,不禁嘲笑那些忙碌的人生。

注释:

  • 捐:抛弃。
  • 尘虑:世俗的忧虑。
  • 物情:万物的情态。
  • 蕉花:芭蕉花。
  • 炬:蜡烛。
  • 竹节:竹子的节段。
  • 粉环:竹节上的粉白色环。
  • 燕泊:燕子停留。
  • 帘钩:挂帘子的钩子。
  • 蜂寻:蜜蜂寻找。
  • 笔架:放笔的架子。
  • 吃吃:笑声。
  • 劳生:忙碌的人生。

诗词背景: 文同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闲适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清景堂》一诗描绘了诗人在公务之余,抛开世俗烦恼,静心观察自然,体会万物之趣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忙碌人生的嘲讽。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宁静中观察自然、体会万物之趣的情景。诗中“蕉花红炬密,竹节粉环轻”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芭蕉花和竹节的美丽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燕泊帘钩语,蜂寻笔架鸣”则通过拟人手法,赋予燕子和蜜蜂以人的情态,增添了诗的趣味性。最后两句“静能知此趣,吃吃笑劳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珍视和对忙碌人生的嘲讽,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趣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首句“公外捐尘虑,闲中见物情”,表达了诗人在公务之外抛开世俗烦恼,在闲暇中观察万物的情态。
  • 次句“蕉花红炬密,竹节粉环轻”,通过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芭蕉花和竹节的美丽景象。
  • 第三句“燕泊帘钩语,蜂寻笔架鸣”,通过拟人手法,赋予燕子和蜜蜂以人的情态,增添了诗的趣味性。
  • 末句“静能知此趣,吃吃笑劳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珍视和对忙碌人生的嘲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蕉花红炬密”,将芭蕉花比作密集的红烛。
  • 拟人:如“燕泊帘钩语”,赋予燕子以人的情态。
  • 对仗:如“蕉花红炬密,竹节粉环轻”,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忙碌人生的嘲讽,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趣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蕉花:象征着美丽和生机。
  • 竹节:象征着坚韧和纯洁。
  • 燕子:象征着自由和灵动。
  • 蜜蜂:象征着勤劳和忙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蕉花红炬密”中的“炬”指的是什么? A. 蜡烛 B. 火把 C. 灯笼 D. 花朵
  2. 诗中“燕泊帘钩语”中的“燕泊”是什么意思? A. 燕子飞翔 B. 燕子停留 C. 燕子筑巢 D. 燕子歌唱
  3. 诗中“静能知此趣,吃吃笑劳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忙碌 B. 宁静 C. 悲观 D. 乐观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诗人在山居中观察自然的情景,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同《清景堂》与苏轼《题西林壁》: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