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檄家山》

时间: 2025-01-17 09:13:35

间居愧未能,淮幕冷於冰。

家檄官无俸,山吟客有僧。

池荒眠鹭石,树折饮猿藤。

寥薄谁相问,孤明雨夜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捧檄家山
作者: 史卫卿 〔宋代〕

间居愧未能,淮幕冷於冰。
家檄官无俸,山吟客有僧。
池荒眠鹭石,树折饮猿藤。
寥薄谁相问,孤明雨夜灯。


白话文翻译:

我在这间简陋的居所感到惭愧,淮河的夜晚冷得像冰一样。
家里的公文虽多,却没有俸禄可得,山中吟唱的人虽多,却只有僧人伴我。
池塘荒芜,白鹭在石上安静地栖息,树枝折断,猿猴在藤上饮水。
如此寥寥无几,谁来关心我?孤独的灯光在雨夜中闪烁。


注释:

  • 间居:指居住在偏僻之处,居室简陋。
  • 愧未能:感到惭愧,未能实现抱负。
  • 淮幕:指淮河流域的夜晚,幕意为夜幕。
  • 家檄官无俸:虽然有家中的公文,却没有俸禄可拿,反映了作者的窘迫。
  • 山吟:指在山中吟唱的人。
  • 寥薄:形容人迹稀少,孤独的状态。

典故解析:

  • 淮河:古代重要的水道,与历史文化及诗人情感息息相关。
  • 孤明雨夜灯:象征着诗人在孤独的深夜中,内心的孤寂与对明亮未来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卫卿,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身处逆境之时,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捧檄家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开篇以“间居愧未能”自责,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不满与惭愧。接着,诗人描绘了淮河的寒冷夜晚,与公文的无用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他在官场上的失意。随后,诗中描写的“池荒眠鹭石”和“树折饮猿藤”则以静谧的自然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孤独。最后一句“寥薄谁相问,孤明雨夜灯”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表达了他在无尽雨夜中孤灯独照的无奈,渴望有人能理解和关心。

整首诗简洁而含蓄,既有对现实的反思,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间居愧未能:表达对自己处境的惭愧,暗示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未果。
  2. 淮幕冷於冰: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进一步渲染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孤独。
  3. 家檄官无俸:揭示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失意,公文虽多,却无实质收益。
  4. 山吟客有僧:说明在山中吟唱的人中,只有僧人陪伴,暗示孤独。
  5. 池荒眠鹭石:描绘静谧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宁静,却又显得荒凉。
  6. 树折饮猿藤:通过猿猴的形象,体现大自然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失落。
  7. 寥薄谁相问:表达对外界的冷漠与无奈,感到孤立无援。
  8. 孤明雨夜灯:灯光的孤独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池荒眠鹭石,树折饮猿藤”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淮幕比作冰,形象地表达寒冷。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在逆境中对理想的追求与内心孤独的感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深沉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幕:象征环境的冷清与诗人的孤独。
  • 白鹭:象征清净与高雅,反映诗人的内心渴望。
  • 猿猴:自然的生动与生命的延续。
  • 灯光:孤独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间居愧未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自豪
    • B. 惭愧
    • C. 快乐
  2. “淮幕冷於冰”中的“冷”字用来形容什么?

    • A. 温度
    • B. 心情
    • C. 环境
  3.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象来表现自己的孤独感?

答案:

  1. B
  2. C
  3. 池塘、白鹭、猿猴、灯光等的描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对比史卫卿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表现了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史卫卿更多地侧重于现实的无奈,而李白则更为洒脱,倾向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