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奉和司徒侍中龙兴灯夕》
时间: 2025-01-17 09:30: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宝炬燃红映百坊,
佛灯相照有余光。
樽前尽被公孙礼,
席上惟无处士狂。
午夜笙歌欢是伯,
几家帘幕醉成乡。
都人犹怕春宵短,
共乐何妨舞袖长。
白话文翻译:
宝炬的火焰照亮了百家商铺,
佛灯的光辉映照着周围的景象。
酒杯前尽是公孙氏的豪情,
席上却没有士人的狂欢。
午夜的笙歌声中,欢声笑语仿佛是伯夷,
几家帘幕间,醉意弥漫如同故乡。
大家仍然害怕春夜的短暂,
一起欢乐又何妨舞动长袖呢?
注释:
- 宝炬:指火炬,象征节日的欢庆和热闹。
- 公孙礼:古代名士,象征着豪放不羁的酒客。
- 处士:指那些不仕于朝的士人,通常指志向高远、不愿入世的人。
- 伯:指古代的尊称,诗中表示欢宴的主人。
- 春宵短:春夜短暂,暗示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卫卿,字德舜,号云龙,宋代诗人,以诗风清新见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俗,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灯夕时节,正值春季,诗人参与了庆祝活动,感受到了节日的欢愉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灯夕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团圆与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热闹的灯夕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笙歌的喜庆氛围。开头两句用“宝炬”和“佛灯”形象地表现了光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祥和的节日气氛。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酒宴的描写,突出了人们欢聚的情景,尤其是提到“公孙礼”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豪放饮酒之风的赞美。诗中的“午夜笙歌”与“醉成乡”进一步渲染了热烈的节日气氛,展示了人们在欢乐中忘却烦恼的状态。同时,最后两句则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以乐观的态度鼓励大家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光影、音乐和饮食的描写,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息,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既有对古代士人风雅的追慕,又蕴含对人生态度的积极向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宝炬燃红映百坊:火炬映照着百家商铺,象征着热闹的节日场景。
- 佛灯相照有余光:佛灯的光辉洒落,增添了温暖的氛围。
- 樽前尽被公孙礼:酒杯前尽是公孙氏的豪情,表现众人共饮的欢乐。
- 席上惟无处士狂:席上却没有那些不愿入世的士人,暗示社会的欢愉氛围。
- 午夜笙歌欢是伯:午夜的笙歌声中,欢乐似伯夷,体现了人们的畅快。
- 几家帘幕醉成乡:几家酒家之间,醉意弥漫,仿佛回到故乡的温暖。
- 都人犹怕春宵短:大家仍然害怕春夜的短暂,流露出对时间的珍惜。
- 共乐何妨舞袖长:一起欢乐又何妨舞动长袖,鼓励尽情享受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欢快的场景比作故乡的温暖,产生情感共鸣。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火炬和灯光象征着希望与团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于节日欢庆的热情,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欢聚与分享,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炬:象征光明与欢庆。
- 佛灯:代表祥和与祝福。
- 樽前:象征酒宴与欢乐。
- 春宵:暗示时间的短暂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宝炬”象征什么? A. 黑暗
B. 光明与欢庆
C. 伤感 -
诗中“公孙礼”指的是: A. 一位诗人
B. 一位豪放的饮酒者
C. 一位隐士 -
诗中“都人犹怕春宵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无所谓
B. 对短暂时光的珍惜
C. 对春天的失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描写饮酒欢聚,但更加关注豪情与人生哲理。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与本诗的欢乐氛围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