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4:44: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
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
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
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
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
安得廉耻将,三军同晏眠。
白话文翻译:
下马来到了古老的战场,四周观看却只感到茫然无措。
风悲凉地吹走浮云,黄叶在我面前纷纷落下。
腐朽的骨骼被土里的蚂蚁侵扰,又被蔓草缠绕。
老一辈的人感叹不已,如今的人们仍在开疆拓土。
汉朝与匈奴常常相互胜负,疆域并不常常稳固。
怎么能让将领们心怀廉耻,三军都能安稳地睡觉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下马:下马,指从马背上下来,这里是指到达战场。
- 茫然:迷茫,无所适从。
- 浮云:飘动的云,象征着变化。
- 黄叶:秋天的落叶,象征衰败。
- 朽骨:腐烂的骨头,描绘战场的惨状。
- 蝼蚁:小虫,象征微小却不断侵扰的力量。
- 故老:年长的人,通常指长辈和有经验的人。
- 开边:开疆拓土,指扩展领土。
- 汉虏:汉朝对匈奴的称呼。
- 廉耻将:指有道德、责任感的将领。
- 晏眠:安稳地睡觉。
典故解析:
- 汉虏互胜负:指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历史上汉朝与匈奴的冲突频繁,双方斗争不休,最终影响了国家的安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一生经历了盛唐的繁华与安史之乱的动荡,诗风沉郁,关注社会民生,作品多反映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战场遗址满目疮痍,诗人通过描绘古战场的景象,表达对战争和社会动乱的深切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不公和将领失责的强烈不满。
诗歌鉴赏:
《遣兴三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关怀的作品。杜甫在古战场的描绘中,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当前社会的深刻反思。诗开头的“下马古战场”,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与悲凉,诗人站在昔日的战场上,四周的景象却让他感到无比茫然。随着风的吹拂,浮云消散,黄叶飘落,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恰如其分地映射出人事的无常与凋零。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写“朽骨”和“穴蝼蚁”,展示了战争带来的惨痛后果,生动地表现了生命被侵蚀的无奈。杜甫用“故老行叹息”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失望与无奈,老一辈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担忧,构成了诗歌的情感核心。
最后,诗人以“安得廉耻将,三军同晏眠”结尾,直接抒发了他对将领责任感缺失的强烈不满,隐含着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士兵安宁的渴望。整首诗在情感上陷入一种沉重与无奈的境地,既有对历史的缅怀,也有对现实的控诉,深刻反映了杜甫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
诗人来到古战场,四周的荒凉景象让他感到无比迷茫,历史的沉重感扑面而来。 -
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
自然界的悲凉气息伴随着飘散的浮云和落下的黄叶,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历史的流逝。 -
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
腐烂的骨头被小虫侵扰,蔓草缠绕,展示了战争的惨烈和生命的无常。 -
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
年长者的叹息与当代人开疆拓土形成对比,表明对战争的无奈与反思。 -
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
描述汉朝与匈奴的争斗,疆域的不稳定,暗示国家动荡。 -
安得廉耻将,三军同晏眠。
质疑将领的责任感,渴望三军能够安稳入睡,反映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古战场”与“今人”,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意。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事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风悲与黄叶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战场的思考,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的漠视,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社会责任感的渴求,深刻反映了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战场:象征历史的沉重与战争的惨痛。
- 浮云:象征无常,反映人生的变幻。
- 黄叶:象征生命的衰败与凋零。
- 朽骨:象征死亡与战争的后果。
- 蝼蚁:象征微小的生命,暗示战争对一切生命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遣兴三首 其一》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A. 个人荣华
B. 国家动乱与战争的残酷
C. 自然景色的美丽 -
诗中的“黄叶”象征什么? A. 丰收
B. 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C. 希望与未来 -
诗人对将领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赞美
B. 质疑与不满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思乡之情,抒发个人情感。
- 王维的《送别》: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人事无常。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风格对比:杜甫的诗多关注社会现实,李白则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豪放气质。两者在表达情感时,风格迥异,但都反映了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个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