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秋望感兴》
时间: 2024-12-29 03:32: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乾坤万里接风烟,独立苍茫兴浩然。
秋色西来通渤海,晓云东望极朝鲜。
侧身人世如迁客,过眼光阴感暮年。
牢落吾生终寂寞,何须搔首问青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辽阔的天地间独自站立,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浩然之气。秋天的景色从西方飘来,与渤海相连;晨曦的云彩从东方望去,延伸至遥远的朝鲜。诗人将自己比作在世间漂泊的客人,感慨眼前的光阴已渐入老年。最终,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最终是孤独的,反思后不必再向天空提问。
注释:
- 乾坤:指天地,形容空间广大。
- 浩然:指浩浩荡荡的气势,形容胸怀壮志。
- 秋色:指秋天的景色,通常象征着成熟与思考。
- 晓云:清晨的云彩,象征清新与希望。
- 迁客:指流动不定、漂泊的人,暗示诗人的孤独感。
- 牢落:指沉闷、孤独的状态,表达对生命的感慨。
- 搔首问青天:意指对命运或未来的无奈提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燮钧,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他所处的清代末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诗歌风格常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诗人或许在某个高处远望,感受到自然的广阔与内心的孤寂。正值生命的晚期,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气势上具有很强的宽广感,开篇的“乾坤万里接风烟”便展示了一个万里无际的自然景象,使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孤独感。随后的描述通过地理位置的变化,将秋色与晨云结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诗人在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人世的渺小时,体会到一种“迁客”的无奈和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与深刻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自我反省。最后一句“何须搔首问青天”,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向读者传达出一种超脱的态度,似乎在告诉我们,不必再向外界寻求答案,生命的内涵应由内心自省而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乾坤万里接风烟:诗人站在高处,展望辽阔的天地,感受到自然的浩大。
- 独立苍茫兴浩然:在这片苍茫之中,诗人感受到一种壮志和豪情。
- 秋色西来通渤海:秋天的色彩从西方传来,象征着成熟和时光的流逝。
- 晓云东望极朝鲜:晨曦中的云彩向东延伸,描绘了远方的壮丽景象。
- 侧身人世如迁客:诗人感受到自己在世间的漂泊与无奈。
- 过眼光阴感暮年:回首往事,感慨时间如流,已至老年。
- 牢落吾生终寂寞:人生的孤独感愈加明显,思考内心的孤寂。
- 何须搔首问青天:对命运的反思,意识到不必向外界询问人生的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迁客”比喻自己在世间的漂泊无依。
- 对仗:诗中“秋色西来”“晓云东望”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秋天和晨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反思与超然的态度。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诗人将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壮丽形成对比,揭示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乾坤:象征天地的广阔与无边。
- 秋色:代表成熟与感伤,暗示生命的终结。
- 晓云:象征希望与启迪,清晨的云彩给人以新的开始。
- 迁客:隐喻人在世间的孤独与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乾坤”指什么?
- A. 太阳和月亮
- B. 天地
- C. 大海
- D. 山川
-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了孤独感?
- A. 秋色
- B. 晓云
- C. 迁客
- D. 风烟
- 诗的最后一句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命运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敬畏
- D. 对他人的依赖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对人生与时光的感慨。
- 李白《将进酒》:描绘对生命的热情与豪放。
诗词对比:
- 比较魏燮钧的《岫岩秋望感兴》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无奈,但魏燮钧更多呈现出孤独的感受,而杜甫则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魏燮钧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