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春台用王簿韵》
时间: 2025-01-14 22:22: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熙春台用王簿韵
作者: 方岳 〔宋代〕
共携社瓮上春台,
踏破缘云一径苔。
岁月略如飞鸟过,
宾朋不为看花来。
霜前老翠依然在,
眼底凡红不用开。
未害悭风相料理,
放迟归与月徘徊。
白话文翻译
我们一起提着社瓮上春台,
踏破云间小径上的青苔。
岁月就像飞鸟匆匆而过,
朋友们并不是为了来看花而来。
霜前的老绿依然存在,
眼底的普通红花不必开放。
不怕那小气的风来搅扰,
宁愿和月亮一起慢慢归来。
注释
- 社瓮: 指的是社祭用的器皿,象征着春天的祭祀和祈福。
- 春台: 春天的台子,意喻春天的气息。
- 缘云: 指依附于云的地方,形容环境的优美。
- 宾朋: 朋友和客人。
- 老翠: 指经历了霜冻的常青植物,象征生命的坚韧。
- 凡红: 普通的红花,象征平凡的美好。
- 悭风: 小气或乖戾的风,暗指厄运或不顺心的事情。
- 徘徊: 指徘徊不去,形容优柔和迟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君昕,号石楼,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隽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与友人一同游春,感慨岁月流逝和生活的种种。诗中对春日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朋友的珍视。
诗歌鉴赏
方岳的《熙春台用王簿韵》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诗的开头以“共携社瓮上春台”引入,生动地描绘出一群朋友在春天的欢聚场面,展现出一种温暖而和谐的氛围。接下来的“踏破缘云一径苔”,则将读者带入了如梦似幻的春日景象,青苔与云的结合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岁月略如飞鸟过”一句,将时间的流逝比作飞鸟,极具诗意,瞬间传达出对时光无情的感慨。而“宾朋不为看花来”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在于相聚的温暖,而非单纯的外在美。
“霜前老翠依然在”,这句通过老翠的意象,表达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尽管经历了霜寒,依旧鲜活。诗的后半部分“未害悭风相料理,放迟归与月徘徊”,则是一种宁静的归宿感,诗人似乎选择了与自然共存,慢慢享受生活的悠然。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共携社瓮上春台: 描述朋友们共同携带社祭的器皿,来到春天的台子上,象征团聚与春日的欢庆。
- 踏破缘云一径苔: 描绘出行走在青苔小径的情景,细腻的自然描写让人感受到春的气息。
- 岁月略如飞鸟过: 以飞鸟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 宾朋不为看花来: 强调朋友们的相聚并非为了欣赏花卉,而是更深层的情谊。
- 霜前老翠依然在: 通过老翠形象,象征生命的顽强与持久。
- 眼底凡红不用开: 对普通红花的态度,传达了一种对简单美的满足。
- 未害悭风相料理: 抒发了对不顺心的事情的淡然态度。
- 放迟归与月徘徊: 表达了与月共舞的意愿,体现了对生活慢节奏的向往。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如岁月如飞鸟)、对仗(如“霜前老翠,眼底凡红”)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和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社瓮: 象征春天的祭祀和祈福,连接人与自然。
- 青苔: 代表生机与自然的细腻之美。
- 飞鸟: 象征时间的飞逝,带来对人生的思考。
- 老翠: 代表生命的坚韧,象征岁月的积淀。
- 凡红: 普通而真实的美,体现诗人对生活的平常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社瓮”最可能代表什么? A. 祭祀的器皿
B. 朋友的聚会
C. 春天的花朵
D. 诗人的情感 -
下面哪一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A. 共携社瓮上春台
B. 岁月略如飞鸟过
C. 霜前老翠依然在
D. 放迟归与月徘徊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方岳与王维的诗作都强调自然的美和人生的感悟,但方岳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王维则更倾向于个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都极具诗意,不过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方岳相关研究论文及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