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朱监纪四辅》

时间: 2025-01-06 12:24:10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朱监纪四辅 顾炎武 〔清代〕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白话文翻译:

十年来江南的局势已经大变,我们各自辛苦归来。 忧愁地看着京口三军溃败,痛苦地讲述扬州被围十日的惨状。 战场上烈士的鲜血还未消散,白发相见时仍穿着旧时的战衣。 东京的朱祜年纪尚轻,不要在酒杯前叹息国家的衰落。

注释:

  • 十载:指十年时间。
  • 江南:指中国南方的地区。
  • 京口:今江苏镇江。
  • 三军:指军队。
  • 扬州:今江苏扬州。
  • 碧血:指烈士的鲜血。
  • 战垒:战场上的防御工事。
  • 白头:指年老。
  • 征衣:战士的服装。
  • 东京:指当时的首都北京。
  • 朱祜: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 尊前:酒杯前。
  • 式微:指国家的衰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是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顾炎武在清朝初年,感慨明末战乱和国家的衰落,写给朋友朱监纪四辅的。诗中反映了作者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明末战乱和清朝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诗中“十载江南事已非”一句,概括了十年间江南地区的巨大变化,暗示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则具体描绘了战乱的惨状,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之情。最后两句“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则是对朋友的劝勉,希望他不要沉溺于对国家衰落的叹息,而要积极面对未来。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顾炎武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十载江南事已非”,概括了十年间江南地区的巨大变化,暗示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 第二句“与君辛苦各生归”,表达了作者与朋友在战乱中艰难生存的经历。
  • 第三句“愁看京口三军溃”,描绘了京口三军溃败的惨状,表达了作者的忧虑。
  • 第四句“痛说扬州十日围”,具体描绘了扬州被围十日的惨状,表达了作者的悲痛。
  • 第五句“碧血未消今战垒”,描绘了战场上烈士的鲜血还未消散,表达了作者对烈士的敬意。
  • 第六句“白头相见旧征衣”,表达了作者与朋友相见时仍穿着旧时的战衣,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战乱的持续。
  • 第七句“东京朱祜年犹少”,提到了东京的朱祜年纪尚轻,暗示了希望和未来。
  • 第八句“莫向尊前叹式微”,劝勉朋友不要在酒杯前叹息国家的衰落,表达了作者的积极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碧血未消今战垒”中的“碧血”比喻烈士的鲜血。
  • 对仗:“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中的“愁看”与“痛说”,“京口”与“扬州”,“三军溃”与“十日围”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明末战乱和清朝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和积极面对未来的态度。

意象分析:

  • 碧血:象征烈士的鲜血,表达了作者对烈士的敬意。
  • 白头:象征年老,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战乱的持续。
  • 东京:象征国家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十载江南事已非”一句,暗示了什么? A. 江南地区的巨大变化 B. 江南地区的和平 C. 江南地区的繁荣 答案:A

  2. 诗中“愁看京口三军溃”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虑 C. 平静 答案:B

  3. 诗中“莫向尊前叹式微”一句,作者劝勉朋友什么? A. 沉溺于对国家衰落的叹息 B. 积极面对未来 C. 放弃希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顾炎武的其他诗作,如《秋日湖上》、《登岳阳楼》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思想。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反映了战乱和国家的衰落,但顾炎武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未来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顾炎武诗集》
  • 《明清诗歌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